发挥党校在党的作风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时间:2025-07-21 11:04:00

中共青海省委党校校务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认识到,作为组织严密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经过党内的坚强组织与思想训练才能完成党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干部教育培训是中国共产党进行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党校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中始终发挥着独特作用。党校要继承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切实以加强党校作风建设引领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为党育才、为党献策”。

一、加强作风建设始终是党的干部教育的重要内容

党校因党而立、因党而兴、因党而强。中国共产党一贯注重思想建党,重视学习、善于学习,自成立之时就始终重视建立健全党校工作体系、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把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始终作为干部教育的重要内容。

1921年,党的一大通过的决议就指出,要成立工人学校提高工人觉悟。以刘少奇同志等人创办的安源党校为代表,各地党的领导机关陆续创办了党校。1933年3月13日,中共中央在江西瑞金苏区创办了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中央党校前身),党的干部培训事业在探索中逐渐形成、确立。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通过思想教育,克服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党员队伍中存在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与自由散漫的作风,强调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为党的作风建设奠定思想基础。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同志把党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后来进一步规范表述为: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通过作风建设的理论创新不断引领和持续推进党的作风建设。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郑重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以此警醒全党在全国执政后一定不能在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下败下阵来。新中国成立后,针对党内出现的官僚主义和奢侈浪费等新的作风问题,先后开展“三反”“五反”运动,使全党在执政后能够继续保持革命时期的优良作风。1954年第二次全国党校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党校要“培养具有马克思列宁主义修养和党的优良作风的干部”。经由党中央批准的“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认识、增强党性”十六字教学方针为党校事业发展起到了立柱架梁的作用。

1977年中央党校复校后,立即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作风建设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党的十二大后,党校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教学指导原则,开设“改革开放中的党风建设”课程。针对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党校重点加强党员干部的纪律教育和廉洁教育,通过典型案例剖析,克服“西化”“分化”图谋,增强全党拒腐防变能力。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后,党校及时开设“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党风建设”专题,强调防止权力寻租和腐败滋生。党校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作用,为推动全党形成坚持改革开放、开拓创新、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作出了积极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明确“干部教育培训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发展创新,呈现干部教育培训内容从实、干部教育培训纪律从严、干部教育培训形式“从活”的鲜明特点。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党校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教学主线,注重通过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引领党的作风建设,不断推动党员干部筑牢作风建设的思想防线。党校严格贯彻落实党中央开展的党内集中教育,始终贯穿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鲜明要求,改进干部教育培训的作风,对学员从严管理,切实发挥党校“不正之风”净化器的独特作用。

二、党校工作在党的作风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党校是培训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主阵地、主渠道,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是传承党的精神血脉的重要殿堂,在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方面发挥着独特价值。

第一,坚持党校姓党,把传承党的优良作风贯穿党校办学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姓党,是党校工作的根本原则,也是做好党校工作的根本遵循。”坚持党校姓党,就必须把党的思想路线贯穿于党校办学全过程,传承发扬“实事求是”这个光荣传统和科学思想作风。中共青海省委党校始终把坚持和发扬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穿于办学治校全过程。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工作重要论述,紧密结合青海实际,围绕建设一支能够“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聚焦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严格落实基本培训制度、精准报送资政报告,始终坚守党校初心,努力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充分发挥党校的独特价值。

第二,加强思想教育和理论武装,准确把握党的作风教育规律性。新时代加强作风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坚持以理论武装凝心铸魂、以坚强党性固本培元、以优良作风激浊扬清。增强真理的力量,就必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为深入改作风树新风、破除思想障碍注入精神动力。青海省委党校注重在作风教育实践探索中把握作风教育的新情况新特点,不断积累新的作风教育经验,始终把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教育、提高学员的理论素养作为主要任务,通过理论武装帮助学员增强党性修养、提高履职能力。坚持以基本培训课程体系为牵引,把基本培训课程落实在厅局级进修班、中青班、青干班等所有主体班次中。通过基本培训课程招标、开展三年期的青年教师经典研读工程、加强集体备课等方法引导支持本校教师尽快能够承担起基本培训课程,全面发挥党校理论武装主阵地的重要作用。

第三,坚持从严治校、质量立校,锲而不舍推进党的作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校是党的重要窗口,必须保持风清气正。”坚持从严治教。党校教师姓党,要带头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把教学科研政治关,做到讲台论坛有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严以治学,对学员严格教育、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真正使学员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执政骨干。坚持依规办学,遵循最严格的政治标准、学术标准、教学标准、管理标准,把严以治校各方面的规范、规矩和标准、高点立起来,融入党校各项工作之中。

三、以作风建设引领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校要坚持把从严治党要求和从严治校方针结合起来,坚持严以治校、严以治教、严以治学,把校风建设作为作风建设的重点,严格党校校纪、校规。”党校不是一般的学校,党校学员不是一般的学员。党校职能定位和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决定着党校校风、学风和教风直接影响到党员和干部的作风,进而影响到党风政风乃至社风民风。党校必须大力加强党校教师作风建设,以好作风营造好氛围、干出好业绩,推动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为党育才、为党献策”。

第一,坚定理想信念,培育向上的思想作风。党校姓党、党校教师姓党。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是党校教师思想作风建设的关键所在。党校教师要把学深悟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改进思想作风的源头活水,把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改进思想作风的根本任务,把当好“熔炉工”作为改进思想作风的实践路径。旗帜鲜明、大张旗鼓讲马克思主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共产主义,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刻骨铭心、指导工作、推动实践,助力打造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

第二,强化严谨治学,追求求真的学风教风。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党校教师要把彻底的理论讲彻底,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把党的创新理论讲全、讲准、讲深、讲透。要提高政治站位,厚实学术功底,拓展知识视野,始终保持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学风教风。党校每一门教学培训课程,归根结底都是在用不同的学科专业讲党课、讲理论。因此,要注重学理支撑,构建理论框架,分析综合结合,使学术研究成果言之有据、言之有理,用理论逻辑的力量说服人。严谨治学作风,研读经典、攻读理论,加强学术自律,自觉抵制和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让党的创新理论和生动实践更好地与世界对话,讲好中国故事、讲好青海故事,努力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第三,提高党性修养,形成踏实的工作作风。党校教师不是一般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党的理论、党的信仰的传授者,既要靠党的真理力量去引导人,又要靠教师的人格力量去感染人,要在自身党性锻炼上更加严格,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学员。要强化身份意识,党校教师要自信、自尊、自立,坚持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打造为党立言、代言的“红色阵地”。强化使命担当,党校教师要爱岗敬业,增强对党校教师岗位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带着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去传道授业解惑。提升格局境界,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自我革命精神加强自我锤炼,真正用人格魅力感染学员、影响学员、带动学员。

第四,注重自警自律,涵养干净的生活作风。作为“执政骨干之师”,党校教师职业有特殊性,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关系和影响党校形象、党的形象。生活作风关系工作作风,生活习惯影响工作成效。要保持干净的生活作风。让自己的生活简单、关系简单,才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党校教师必须时刻保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定力,以好的生活作风树立党校教师良好形象。慎言慎行,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对标“不一般”的政治要求,服务“不一般”的培训对象,践行“不一般”的教师标准。慎独慎微,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正心修身、严以律己。严格家风,重家规、严家教、正家风,树立良好家教家风形象。

党性是作风的内在根基,作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抓作风建设,就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重点突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加强道德修养。”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能力培训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党校要使理论教育更加系统深入、党性教育更加触及灵魂、能力培训更加精准高效,切实在思想建党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要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优良作风养成的重要基础和动力,党校要引导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不断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拥护,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海实践提供有力保障。

编辑:韩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