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小编来看看 封海了,东口渔民在忙啥?

时间:2025-05-09 09:41:00

YMG全媒体记者 刘晋 摄影报道

黄渤海伏季休渔期于5月1日12时起正式启动,烟台海域千帆归港,渔民们将渔网收叠、渔具入库,进入为期四个月的休渔时光。

记者昨日来到有着400余年历史的渔村——芝罘岛东口村探访发现,这里并未“马放南山”,也未因休渔期而沉寂,仍然一派忙碌景象。

可是封海了,他们都在忙些啥呢?

修船补网待开海

在碧海蓝天的映衬下,往日热闹喧嚣的东口码头如今呈现出别样的宁静。随着休渔期的到来,渔船整齐地排列在港湾内,渔民们开始着手修船补网。在这段时间里,他们为四个月后到来的开渔季精心准备,默默坚守着对大海的承诺和对丰收的期盼。

在东口村村支书戴远志的指引下,记者走进渔港,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咸腥味,那是大海独特的气息。一艘艘渔船静静地靠岸,船身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金属的光泽。这些渔船就像一群疲惫的战士,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风雨兼程和辛勤劳作,终于回到了它们的港湾。

船工老师傅指挥着几个年轻人将渔船小心地停靠在指定的位置,仔细观察后,对这些损伤进行修补,防止海水进一步侵蚀船体。

另一边,女人们也忙得热火朝天,面前摆放着各种大小不一的梭子和渔网。她们手法娴熟地将断开的网线接上,把破损的网洞补上。梭子在网线之间来回穿梭,就像一只灵动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修补渔网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复杂的技术。女人们要根据网眼的大小和形状,精确地调整网线的长度和张力,确保补好后的渔网既结实又不会影响捕鱼的效果。

“我们充分利用这几个月的时间善其事,利其器。等开渔的时候,我们又会满怀希望地出海。”戴远志说。

垂钓养殖增收益

在东口村后海,几位被俗称为“猛子”的海参捕捞者,身穿作业服,依次下水,开始了捕捞作业。为让村民增收,在戴远志的带领下,村里成立了烟台市隆海实业有限公司。东口村村民变成了股民。公司已投资上千万元人民币,用来扩大野生海参的放养规模,开展野生海参的深加工,完善养殖海域适宜野生海参生长的生态环境,以便生产出更加高档优质的野生海参产品。

“今年又会是丰收年。”远眺养殖区,戴远志告诉记者,今年养殖区域野生鲜海参产量预计达3万斤到4万斤。“东口村养殖基地底质为岩石,海藻生长繁茂,海浪冲击较小,是优良刺参的绝佳栖息地。经过勤劳的村民几辈人的养殖经验积累,加上东口海参苗合作社的成立,很好地实现了海参的规模化、产业化养殖,赢得了业内的广泛赞许和客户的口碑。”

除了海参养殖,东口村还建设了烟台隆海游钓型海洋牧场,节假日期间,有很多市民前来休闲游。

坚持“科技开发,生态应用”的东口村,将海面和海底分开承包,海面垂钓,海底养殖。“海底以生态礁建设留住鱼,水面以多功能平台做好海洋牧场监护的同时开展海上休闲渔业活动,带动休闲渔业等相关行业发展。”戴远志告诉记者,海洋牧场按照“礁、鱼、船、岸、服”五配套的建设方案,注重全产业链发展,利用海洋牧场资源实现渔业的转型升级,充分发挥海洋牧场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等方面的价值,实现海洋渔业资源的修复和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文旅快发展

戴远志自2016年开始担任东口村党支部书记,在完善村里道路、自来水、绿化等设施的同时,还为退休股民发放养老金。庞大的支出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除了海参养殖外,我心里一直有个‘绿色’的梦——以低碳经济引领文旅产业发展。”他说,“东口是一座原生态陆连岛,如何让她的特点无限放大,是村集体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在东口村最东方,记者看到的景色生动地诠释了什么叫怪石嶙峋、崖壁陡峭。“这里叫迎丰滩,这里的旅游项目开发是发展东口集体经济的一项重要工作。

迎丰滩地处芝罘岛仙境,独特的地理优势,使其具备天然的旅游资源。”作为芝罘区人大代表,戴远志对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为此,他撰写了《关于加快推进芝罘区东口迎丰滩旅游项目审批,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建议》,建议里提到,东口迎丰滩旅游项目以芝罘岛“仙境文化旅游”项目为契机,以助力东口集体经济加速发展为目标,作为壮大东口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目前已成立旅游公司,申请办理了海域使用权证,打造了海洋牧场、人工鱼礁,购置了游艇等,可以提供垂钓、露宿、赶海、渔家乐、民俗等众多旅游项目。去年“十一”试运行期间,游客每日多达上千人次,成为网红打卡地。“随着此项目的不断完善,可加速带动集体经济的发展,为东口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戴远志说。

依海而生,耕海而获。从一艘艘小渔船壮大到现代捕鱼船、海洋牧场,戴远志说:“真正的捕捞不在海上,而在对未来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