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通过大胆探索,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了从“消薄”到“强村”的提档升级。2024年,全县村(社区)集体经营性收入达3674.18万元。所有村(社区)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

祥云万头奶牛示范牧场
多方整合 让闲置资源变身“红色股份”
以该县禾甸镇为代表,祥云县10个乡镇充分整合镇村两级长期闲置、废弃或低价出租的土地、果园、菜地、厂房等集体资产,通过确权核资、评估公示等法定程序,将其折算为一定价值的股权,以“红色股份”的方式入股参与股份经济合作组织进行统一管理、公开招标、市场化运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该县禾甸镇由镇党委、政府成立股份经济合作联合总社,组建清产核资工作小组,按照“清查核实、公示确认、建立台账、审核备案、汇总上报、纳入平台管理”六大环节,全面厘清过去几十年来零散、闲置、低价承包的7块、共609亩土地的权属关系,通过折股量化的方式,将集体土地所有权分为100股,每股股权面积为6.09亩。根据土地权属关系、所在位置、各村集体经济状况等,将股权分配到所属12个村,通过引进大理州首个万头奶牛示范牧场建设项目等,当年就增加集体经济收入60余万元。2024年,禾甸镇12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260.88万元,平均达21.74万元。

祥云县沙龙镇“申洱花卉”基地
党建引领 将鲜花产业绘成“金色名片”
通过大胆探索,依托沪滇协作机制,祥云县创新建立“党建引领+政企合作+产业联动”模式,成功将鲜花产业打造成为集体增收、富民强村的新兴产业。该县沙龙镇将各村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聚集起来,由镇党委牵头领办“七馨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将7个村的部分集体土地、海塘等低效闲置资源进行统一“打包”,整合乡村振兴、产业培育等项目资金,以“抱团入股”的方式投资“申洱花卉基地项目”,形成了从“资源整合到项目包装,再到平台运营与利益分红”的集体经济增收新模式。2024年,沙龙镇7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166.82万元,平均达23.83万元。在申洱花卉基地的带动下,目前祥云县已建成沙龙镇、云南驿镇、禾甸镇、刘厂镇4个花卉基地,鲜花产业越来越成为祥云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和群众“家门口”就业的“金色名片”。

祥云万头奶牛示范牧场的奶牛
兴办实体 强强联合打破“思维定式”
祥云县引导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较强的村(社区)通过兴办实体,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视野拓展到新行业、新领域。该县祥城镇城东、城西、城南、褚家营4个社区通过“总支联建+强强联合”,每个社区分别出资250万元,共同成立了“祥联合”商贸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在县城褚家营社区投资建设占地13.5亩,集净菜配送、熟食烹饪、预制菜加工等于一体的标准化“智能中央厨房”,企业纯利润100%按照股份占比归4个社区集体所有。目前,公司已建成占地5159平方米的生产车间、辅助车间、库房和污水处理系统,通过了相关部门的质检验收。设有常温库、冷藏库、冷冻库、净菜车间、热餐车间等,可同时满足50公里范围内50000人次的供餐服务。2024年,祥城镇城东、城西、城南、褚家营4个社区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158.23万元,平均达39.56万元。
云南网记者 段芃 通讯员 李世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