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持续壮大科技创新主体“基本盘” 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万家五年增2.8倍

时间:2025-04-21 09:21:00

长江商报消息 编者按

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是湖北肩负的重大使命。其中,打造策源先导的科创支点,排在湖北五个支点建设首位。

支点建设,关键在科技创新,科技强则湖北强。近年来,湖北以科技创新为引擎,蓄势赋能,激发发展潜力,AI人工智能产业迅速崛起,持续壮大“科创森林”。站在AI风口,湖北正积极“乘风”而上,主动“造风”。从“车谷”到“光谷”到“药谷”,湖北正驱动AI与百业双向赋能,在科技向善的征程中,奏响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

长江商报作为扎根湖北、辐射全国的主流财经媒体,积极践行媒体责任,将通过深度调研、案例剖析和行业对话,全方位展现湖北以AI驱动产业升级的实践路径,助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中部崛起贡献智慧与力量。

●长江商报记者 李璟

作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人工智能+”已连续两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当前,湖北正处于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关键时期。AI人工智能产业的异军突起,为湖北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和活力。

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近年来,湖北成立人工智能新型研发机构,建起武汉超算中心,增强大模型培育,积极协调数据开放和共享,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湖北省科技厅数据显示,2024年,湖北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3万家,同比增长18.07%,与2019年的7892家相比,五年增长了2.8倍。

未来,随着政策的持续加码,企业的不断创新发展,湖北的科技创新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政策赋能打造科创企业聚集高地

科技创新是湖北的最大优势、金字招牌,是引领支点建设的第一动力。在全省“新春第一会”上,湖北省委提出,大力实施科创引领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创新策源力,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在湖北的科技创新产业中,AI人工智能产业无疑是最为耀眼的明星之一。近年来,湖北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吸引了小米、华为、金山、科大讯飞等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设立华中总部或研发基地,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迅速增长,形成了从研发到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成为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新高地。

湖北省科技厅数据显示,2024年,湖北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3万家,同比增长18.07%,与2019年的7892家相比,五年增长了2.8倍。高新技术企业以不足全省2%的企业法人数量,贡献全省60%科技创新成果;聚集70%科创人才,催生1.34万亿产业增加值。按照规划,湖北计划今年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3.5万家,培育50家国家级“独角兽”企业;“51020”产业集群聚集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万家,占比80%以上。

人工智能产业繁荣发展的背后,还有湖北在政策上的不断“加码”。

早在2022年,湖北就发布人工智能产业“十四五”规划,明确将实施核心产品开发、支撑平台建设、企业精准引育、“人工智能+产业”应用示范等四大工程,打造人工智能创新核心区、应用先导区、产业集聚区。到2025年,全省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产业总体发展水平入列全国第一方阵。

2024年出台的《湖北省加快未来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也提出,到2026年,湖北未来产业技术创新、企业培育、产业发展、载体建设等取得突破性进展,发展壮大100家科技领军企业和创新型龙头企业,建设10家未来产业科技园和未来产业先导区,未来产业总体规模达到1000亿元。在未来产业布局中,湖北还谋划实施了人形机器人突破、6G创新发展等8大行动,推动产业迈向更高层级。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武汉连发两文力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其中,《武汉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今年将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推动20个以上行业大模型赋能应用;《武汉市2025年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明确,今年将重点推动AI+机器人、AI+汽车、AI+PC/服务器、AI+手机、AI+眼镜五大应用落地,力争建成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人工智能硬核创新高地、产业集聚高地、应用先导高地。

2024年,武汉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为700亿元,近三年每年增速超过30%;拥有人工智能企业1000余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92家,上市企业29家;培育人工智能垂类模型超过30个,应用场景超500项。

全链布局赋能千行百业数智“蝶变”

作为中国中部科教资源最密集的省份,湖北近年来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抢占全球产业竞争制高点,人工智能产业更是以年均超30%的增速强势崛起。从“光芯屏端网”到智能网联车,从生物医药到高端装备制造,湖北正以“科创沃土”的姿态,吸引全球创新资源汇聚,打造千行百业新格局。

在日前湖北举行的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传神语联网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恩培在会上发言介绍,该公司首个全栈技术国产化的“根原创”任度大模型,在国内外9项评测中跻身全球第一梯队,打破了“原创等于国产,国产等于落后”的传统观念。

何恩培介绍,传神深耕人工智能与语言科技领域二十年,凭借深厚的实践积累与技术融合能力,构建了“根原创”的人工智能基座,成为国内“根原创”理念的提出者和践行者。传神用“根原创”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语言服务,早已经是行业龙头,现正在航空航天、金融、干细胞药物研发、中药材基因研究等数据安全敏感领域发展。截至目前,传神语联已经获得发明专利161项,先后承担“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等1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

在医疗行业,传统的骨科器械整理工作高度依赖人工,繁琐且易错。为提高这一环节的效率,九州通与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依托“紫东太初”大模型,携手研发出骨科内植入耗材系统“骨科嫦娥”智慧系统。

“紫东太初”是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联合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研发的全球首个千亿参数多模态大模型。“骨科嫦娥”智慧系统能在手术治疗周期内,对骨科复杂植入物和工具进行智慧识别、全程追踪、报表统计、能效分析、数据查询及共享协同等闭环式、智慧化管理。目前,“骨科嫦娥”智慧服务平台能自动识别并管理1万多种医疗骨科器械和耗材,上线后已被200多家医院采用。

新时代浪潮奔涌,湖北高新技术企业以创新为剑,在科技自立自强的征途上劈波斩浪,面向未来产业新赛道跑出加速度。华中数控以中国“大脑”装备100%国产化利刃,斩断“卡脖子”锁链;芯擎科技“龍鹰”“星辰”双芯闪耀,用澎湃算力在智能时代树起中国标杆;安翰科技以磁控胶囊胃镜机器人撬动消化道早筛革命,让生命科技闪耀荆楚智慧;小米智能家电生态链在武汉聚势成峰,新质生产力如春潮涌动。

从高端制造到生命健康,从数字经济到未来产业,这群“科创尖兵”正以硬核突破重塑产业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