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抓招商求发展:让项目链点燃示范区新引擎——以“招管改开”之力引领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系列评论之二

时间:2025-07-12 14:31:00

招商引资是发展实体经济的“源头活水”。为贯彻中央精神和省、市要求,示范区始终把项目建设摆在“第一方阵”——持续强化招商引资力度,一批批优质项目纷至沓来。其中投资1.3亿元的国家电投长春氢能产研基地100MW级PEM制氢设备中试产线项目、十个月建成投产的半固态电池示范线等旗舰工程强势落位,标注了产业跃升的新刻度。项目牵引之下,新质生产力加速集聚,现代化产业体系初具雁阵。这一实践雄辩证明:唯有坚持“外抓招商”,才能把战略机遇转化为现实增量,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为高质量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厚植优势——链上精准招商跑出加速度。中韩示范区重点打造高端装备制造、大健康、光电信息三大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构建“3+1”现代产业体系,搭建国际化创新合作和产业对接平台。坚持党政“一把手”带队与专业团队联动,构建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叩门招商相结合的全域网络;让优质项目在洽谈阶段就实现与园区载体的高效匹配——这正是党的二十大提出“以数字技术赋能产业升级”的具体实践。面向国际循环,积极拓展对外合作渠道,通过搭建常态化交流平台不断提升国际合作水平,示范区被嵌入东北亚产业链供应链的大通道。签约之后,示范区实行“项目管家+并联审批”机制:签约即发开工令、并行办理施工许可,工程建设审批平均时限压缩60%;在建项目配备“投资管家”专班服务,确保“合同文本”迅速转化“吊塔林立”。从赛道聚焦到数字赋能,从国际链接到服务升级,一项项制度创新汇聚成招商加速度,为示范区腾飞奠定最坚实的动能基础。

项目链带动产业链,项目增量转化为发展增势,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原理在示范区的生动注脚。随着一批旗舰项目落地投产,“链上招商”迅速重塑产业版图:规上工业企业由11户增至22户,工业总产值由11.98亿元跃升至24.8亿元,实现“双翻番”;高新技术企业从17户扩容至42户,“专精特新”企业由6户攀升至42户,创新主体数量放大三倍有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这里落地开花——氢能基地攻克PEM制氢装备“卡脖子”环节,填补国内空白;东驰新能源半固态电池示范线仅用10个月即下线首批产品,刷新行业速度。产业链上下游随之集聚,氢能装备、新材料应用、大健康医药、光电感知“四链并进”,带动装备制造、现代物流、技术服务协同发展,形成要素“自循环”的现代化产业生态圈。项目落子、产业成势、创新涌现的良性循环,证明“外抓招商”的每一分投入都在产值跃升、技术突破、就业扩容中得到成倍回报,也为示范区在更高坐标系中参与国际竞争奠定了坚实根基。

实干担当,方显本色。新时代干部考核强调“以实绩论英雄”,要坚持赛马比拼——谁签约快、谁服务优、谁项目落地率高,就让谁登台领跑,突出“干与不干大不一样”的鲜明导向;要深化“极简审批+拿地即开工”,让时间成本成为示范区最具竞争力的品牌;要完善“项目吹哨、部门报到”闭环服务,让企业从签约到投产始终与政府并肩而行;要健全廉洁招商防火墙,紧盯关键岗位、重点环节,坚决斩断“围猎”与“勾肩搭背”的暗链,确保把“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落到实处。只要全区党员干部把责任扛在肩上、把项目抓在手里、把服务落在细处,就一定能把更多全球资本、前沿技术、创新团队引入示范区,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跑出更新更快的新纪录。

蓝图在前,征途在望。面向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东北全面振兴的新部署,示范区必须把招商攻坚放到更高坐标系中审视谋划,深度融入东北亚产业链供应链;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打造世界级合作伙伴集聚地;以更大魄力在“放管服”改革与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上持续破题。让我们在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指引下,汇聚“项目之势、产业之势、开放之势”,以更加昂扬的姿态书写新时代招商新传奇,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跑出示范区更加亮眼的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