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周年考,中山投控三箭齐发助推深中一体化

时间:2025-07-12 00:14:00

深中通道车流如织,一辆粤B牌照的轿车轻盈驶出中山翠亨新区出口,仅30分钟后便稳稳停在了中山温泉的停车场。“泡个温泉再回家,比去东莞、惠州都要快!”深圳白领陈先生带着家人,熟门熟路地走向大堂。通道通车一年,这样的“双城生活”场景已成常态。

不久前,这条横跨珠江口的“黄金走廊”迎来通车一周年。天堑变通途,如何将滚滚车流转化为澎湃人潮,将通道优势升华为发展动能?作为中山市属国企主力军,中山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山投控”)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周年答卷:以资本赋能产业协同、文旅焕新、绿色转型为抓手,精准发力,推动深中一体化从“物理连接”向“化学融合”的深刻跃迁。

客流增幅30%,“大湾区会客厅”引流量奔涌

深中通道开通前,中山温泉虽受深圳游客青睐,却因路途辗转而难成常态的度假地。如今,30分钟的车程彻底打破了时空壁垒,中山温泉宾馆更化身为“湾区会客厅”。

一年来,来自深圳企业的商务会议、团建活动数量显著增长,深圳客源占比一跃成为主要客源地。数据显示,中山温泉客流量同比激增30%,深圳游客在高端客房、商务会议、家庭亲子套餐等产品上的消费表现尤为突出。2024年底,中山温泉荣膺“2024年度携程口碑榜·豪华酒店榜”和平台上高频出现的“深中自驾首选”标签,无声印证着市场的认可。

流量如何变“留量”?中山温泉打出一套精准“组合拳”:通车初期的“过桥费我买单”活动引发市场关注;携程专属双城联动:与深圳野生动物园合作推出门票方案。通过品牌合作实现客源共享、品牌共建,深中融合的双向互动;深中跨市公交专线的开通,推动中山温泉从旅游目的地升级为“深中生活圈”的重要节点;会员体系更是主动变革,积极探索与深圳相关文旅企业或大型商圈的会员权益互通,一张覆盖双城的“同城生活权益网”正加速编织。

目光转向岐江河畔,一场承载城市记忆的焕新正在上演。随着中山国际酒店于5月底正式纳入中山投控麾下,与正在升级改造的富华酒店共同构成“双子星”战略布局。

岐江河畔,一场承载城市记忆的焕新正在上演。

一江之隔的香山古城,则已化身为强大的文化磁场。今年“五一”黄金周,精心打造的《光影奇遇·香山万象》沉浸式光影秀在百年骑楼震撼首演。多台高亮投影机将中山城市IP“石岐鸽”幻化成振翅的星斗,在古墙与天际间翱翔,引来观众阵阵惊呼,日均吸引游客突破10万人次。而原电信大楼改造的空间变身“香山古风文化体验馆”,原工行大楼引入香山咖啡店、“茶仙逸”茶饮店,还有“茗园制饼”等10余家本土品牌入驻,形成全链条消费场景。

“目前已有22家特色商户意向签约,其中已洽谈两家非遗工坊进驻。”古城运营总监展示着招商图谱,“从香山刺绣到石岐米酒,从沉浸式文化体验到特色美食,这里正从历史街区蝶变为深中文化融合的‘活态博物馆’。”

香山剧场所在区域正全力打造非遗节庆广场、古城风景阳台和全新业态。

撬动总投资超50亿元,中山创投交出产业融变答卷

深中通道不仅运送旅客,更成为牵引高端产业跨海布局的“黄金纽带”。中山投控旗下中山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中山创投)以资本为强力黏合剂,紧扣“深圳创新+中山制造”的协同逻辑,在通车一年内交出一份硬核成绩单:成功引进落地产业园区6个,撬动总投资超50亿元,预计新增年产值近80亿元,贡献税收超2亿元。

一个个标杆项目正跑出令人惊叹的“深中速度”:在三乡镇,晶存科技投资10亿元的存储芯片项目,其现代化的无尘车间内,晶圆在自动化产线上高效流转。这个中山首个半导体封测基地,从签约到投产仅用半年。“深中通道让深圳技术团队通勤时间缩短70%,真正实现了研发与制造的‘同城化’。”晶存科技负责人感慨道。

在火炬高新区,黑晶光电引入的全球领先叠层光伏技术生产线有望在不久后投入运行,其转换效率突破现有的行业天花板,助力中山抢占新能源制高点;在坦洲镇,御风未来eVTOL项目的航空产业园初具规模,试制的样机静卧厂房,即将开启关键的适航认证,为中山发展低空经济开辟新赛道;而在生物医药领域,莱芒生物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紧张观测着全球首创代谢免疫疗法的最新临床数据,中山将在创新疗法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御风未来最新产品。

支撑这些项目快速落地的,是中山创投精心构建的“1+4+N”母基金丛林生态体系,该体系通过下设产业、创业、工改、人才四只功能各异的二级母基金,该体系将有限的市财政资金效能惊人地放大了超10倍。其中,子基金层级含总规模超50亿元的“深中协同基金群”,联合深圳同创伟业、深投控、招银国际等头部机构设立了7只合作产业基金,像一张大网覆盖了半导体及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确保资本精准滴灌,中山创投建立了“项目尽调+政策匹配”双评估机制,组建行业专家库深度研判技术路线与市场前景,为投资决策提供坚实支撑。

在泓慧能源飞轮储能项目的二期工地,机械轰鸣,建设正酣。“从一期投产到二期签约仅用了两个月,这效率离不开‘国资服务加速度’。”项目总经理由衷点赞。中山创投不仅提供了定制化的标准厂房解决方案,更主动协助对接深圳新能源车企资源,促成潜在合作。这种“基金投资+基地承载+闭环服务”的全链条赋能模式,已成为吸引深圳乃至湾区优质科技企业沿深中通道“跨海而来”的金字招牌。

共绘湾区蓝,中山市工业炭基绿岛启航

在神湾镇循环经济产业园,一座肩负中山产业绿色升级使命的“航母”刚刚竣工启航,全国首个城市级VOCs(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中心——中山市工业炭基绿岛。这座总投资2.5亿元的“绿岛”,将是中山加速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提升可持续发展能级的关键。

中山市工业炭基绿岛。

“传统制造企业使用的活性炭吸附饱和后,通常3—6个月就要更换一次,成本高昂且产生大量危废。”项目总工程师边启动中国科学院专利的再生设备边介绍核心突破,“我们采用活性炭深度再生2.0技术,能将活性炭使用寿命提升至5次以上!”中央控制室的大屏幕上,清晰展示着“梯级再生—智慧管控—循环利用”三位一体的创新治理体系,年处理废活性炭能力高达9万吨,危废资源化利用率可达95%,精准破解了制造业在VOCs治理中长期面临的更换成本高、处置效率低、资源浪费严重的三大痛点。

这笔“绿色账”算出了经济与生态的双赢:对企业而言,活性炭循环使用次数的大幅提升,直接带动综合环保成本下降40%以上,为企业真金白银减轻负担;对区域生态而言,项目全面达产后,预计每年可有效削减VOCs排放约3万吨,显著改善空气质量,更相当于实现约3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减排,如同为大湾区新增了2000亩森林的固碳能力。深中通道带来的物流革命,进一步放大了项目的协同效应。

【札记】

跨江越海,是深中通道书写的工程奇迹;而人流、资金流、技术流、绿色能量流的深度交织与化学反应,正悄然重构着珠江口两岸的经济地理版图。中山投控以国企的担当与智慧,在产业协同、文旅共生、绿色转型三条轴线上精准发力,绘就深中融合的生动画卷。当中山创投的深中协同基金群孕育出下一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当炭基绿岛的再生炭持续点亮湾区工厂的绿色生产线,当岐江畔承载城市记忆与未来的“双子星”酒店重绽光芒——深中融合的故事,已然超越了单纯的地理连通,升华为区域发展共同体的鲜活实践。在这条奔腾不息的黄金走廊上,一场由国企担当书写的融合新篇,正随珠江潮声,澎湃向前。

撰文:伍杰

【作者】 伍杰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