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勇当先锋”之姿书写“转型跨越”篇章——金昌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扫描

时间:2025-04-05 19:37:00


起笔不凡,落笔精彩。2024年,金昌市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西北大地熠熠生辉。地区生产总值升至620亿元,同比增长13.6%,增速犹如一支激昂的乐章,在全省乃至全国地级市中奏响最强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连续82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36个月稳居全省第一,那是工业发展的铿锵步伐,坚定而有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2%,金融机构存贷比100.2%,贷款增速达到33.7%,犹如金融领域的活力之潮,澎湃汹涌;外贸进出口总值221.6亿元,增长29%,总量稳居全省第一,开启了对外开放的崭新篇章。


站在“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节点,回望金昌的转型跨越高质量发展之路,犹如一组跌宕起伏的乐章,以饱含艰辛与汗水的辛勤耕耘为序曲,继而演绎出辉煌与荣耀。




工业强市:坚实的发展步伐




清晨七点,永昌县河西堡工业园区内,运送镍钴新材料的重型卡车已排列成行,这是金昌工业转型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金昌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举全市之力推动“2+4”现代化产业体系聚链成群、集群成势,不断积蓄产业发展新动能,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一个个大项目顶天立地、好项目接二连三的背后,是金昌工业凤凰涅槃的喜悦,是梦想照进现实的光芒。


数据是最有力的见证:2024年“2+4”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产值1985.63亿元,同比增长26.1%,连续两年在全省链长制考核中获评优秀。镍铜钴新材料产业集群跻身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新能源电池材料产能占据西北半壁江山。在镍都实业公司的生产车间,智能化生产线以每分钟500片的速度生产电池正极材料,这些产品将搭载在新能源汽车上,销往全国乃至全球市场。


△金川集团精密铜材有限公司成功开发了医用重离子加速器用无氧铜板材及超长异形管材科技攻关项目


创新驱动,是锻造产业硬核的关键武器。金昌坚持将科技创新作为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2024年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达到72.4%,居全省前列。攻克羰化冶金、高端半导体芯片用超高纯材料、光热发电用GH3625高精度带材生产工艺难题,国内唯一、全球首创的复杂难处理镍原料火法生产线顺利投产;医用重离子加速器用4N5无氧铜板材实现国产替代,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家,镍钴铜新材料产业联盟入选省级优秀创新联盟。这些创新的集群,犹如璀璨的星辰,照亮了金昌工业的未来。


△2024年“十四五”省列重大项目——金川铜冶炼工艺技术提升项目建成投产


项目建设,犹如积蓄发展动能的引擎。2024年,全市实施重点项目314个,完成投资323.7亿元。金川集团30万吨铜冶炼、2000吨电积钴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永昌抽水蓄能电站、37GWh新能源电池制造等项目加快推进。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541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75%,金昌正在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新能源电池材料生产基地,引领着工业发展的新潮流。




城乡融合:美好的发展画卷




驱车行驶在金武高速公路上,两侧绵延的绿化带与远处的祁连山相互映衬。这条全长136公里的高速路,不仅是连接外界的交通动脉,更是城乡融合发展的纽带。韩家峡水库的碧波滋养着百万亩农田,金昌机场的航班搭建起了对外开放的桥梁。2024年,城镇化率达80.54%,城乡居民收入比优化至2.3:1。


△金川区全面统筹规划布局城乡公交线路和站点,新开通城乡公交线路10条,设置城乡公交站点138个,并投入运营车辆15辆


乡村振兴绘就幸福底色。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出“城在园中、村在景中”的生态格局。金川区宁远堡镇龙景村等示范村创新“民宿+文旅+康养”模式,打造薰衣草庄园、玫瑰谷等特色项目,年接待游客超5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30亿元。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4469户,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稳居全国前列。通过“百村示范”工程,建成93个省级以上示范村,3.5万套农宅完成风貌改造,农村公路优良率达90%以上,全域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


△金川区宁远堡镇龙景村将乡村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谋划“乡韵龙景·幸福慢村”旅游品牌,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


体制机制创新形成“金昌经验”。首创“村居融合”改革实现城乡治理一体化。金川区双湾镇成立镇域发展公司,整合13个村资源发展“光伏+农光互补”产业,村集体经济年均增长37%;永昌县六坝镇组建强村公司,推行“土地托管+劳务服务”模式,带动村民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通过“五融共建”教育共同体、吨包袋“共富车间”等7种模式,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8%,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年均增长37%,走出一条具有西部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民生改善:温馨的发展底色




冬日的金川区北京路街道,有不少老人在日间照料中心下棋,这里配备的智能健康监测系统,能实时将老人的健康数据同步到社区医院。全市93%的城市社区建立了日间照料中心,60%的行政村建成互助幸福院,“老有所养”从愿景变为现实。


△金川区桂林路街道昌福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着力解决辖区老年人“就餐难”问题,进一步满足了老年人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教育医疗领域的变革同样令人振奋。21个城乡教育联盟打破了城乡二元结构,三甲医院创建让优质医疗资源触手可及。看到永昌县农村学校的孩子们通过“智慧课堂”与市区学生同上一堂课,让人深刻体会到教育公平的深刻内涵。2024年,全市新增基础教育学位1430个,基层就诊率达45%,医保异地结算率居全省前列。


△改造完成的新华路街道金盛华城小区如今已焕然一新。新粉刷的外墙平整光洁,色彩鲜亮,新建停车场规划有序,车辆整齐停放


社会保障织密民生网。每年80%以上的财政支出投向民生领域,城镇新增就业连续多年突破万人。202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3037元,增长5.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59元,增长8%,城乡收入比缩小至2.3:1。建成保障性租赁住房1200套,改造老旧小区11个,加装电梯15部,城市更新让群众住得更舒心。




绿色发展:优秀的生态答卷




金昌市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构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2024年市区优良天数达310天。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完成营造林6万亩、退化草原修复2万亩、沙化土地综合治理10万亩,金水湖获评省级美丽幸福河湖。金川集团建成国内首条复杂难处理镍原料火法生产线,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85%,创建省级绿色矿山5家,低浓度烟气综合治理和资源化回收项目10个,“碳汇代偿”生态修复案开创全省先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优化。


△甘肃省第一例“以碳代偿”生态修复案落地办结。这是金昌市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的具体实践,也为“环境有价、损害担当”贡献了金昌经验


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成功创建西北首个“无废城市”试点。化工循环产业链产值突破150亿元,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年产值达92亿元。单位GDP能耗下降4.2%,绿电消纳比例达65%。紫金云大数据中心入选国家绿色数据中心,数字经济产值突破106亿元。金川镍钴产业5G+智慧园区、“5G+电机车无人驾驶有轨运输系统”等创新项目引领产业升级,建成省级绿色工厂4家、节水型企业1家,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紫金云数据中心项目是我省“十三五”期间大数据产业重点建设项目,作为全省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引擎和基础设施平台,已经拥有规模、成本、运维等十大优势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建成40亩生态旅游开发预留用地和22.5公里防火通道。制定农业、工业等6个专项节水方案,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8%,水权交易市场逐步完善。通过“企业+村集体”模式发展生态经济,金川区农村环卫市场化覆盖率100%,永昌县获评全省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先进县区,形成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可持续发展机制,为全国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提供“金昌样本”。




开放创新:澎湃的发展篇章




金昌市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构建全方位开放创新体系。2024年外贸进出口总值达221.6亿元,连续五年位居全省首位,占全省总值36%。金川集团铜精矿“目的地检验”模式获海关总署推广,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40%,成功入选国家内外贸一体化重点企业。国际通道建设成效显著,西部陆海新通道实现常态化运行,金昌机场通航城市拓展至8座,形成“陆空联动”立体开放格局。引进世界500强企业3家,培育外贸企业35家,与67国建立经贸往来。


△金昌首列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货运班列(中国金昌 — 越南老街)在永昌县河西堡镇兰州铁路局金昌铁路货场正式首发


营商环境建设持续优化,打造“放管服”改革升级版。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信易贷”平台授信168亿元,创新实施“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工业用地审批效率提升40%。金昌市12345接诉即办中心先后荣获2024年中国客户服务节最佳明星班组奖、服务群众优秀单位,进入全国政务服务热线“A”级行列;城市信用监测排名稳居全国261个地级市前100位。


△金昌市成立全省首家企业投资项目代办中心,为企业办理审批业务提供更加清晰、专业、精准的指引


开放平台建设取得突破,经开区获中央外经贸专项资金1.3亿元,加入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金川集团在进博会累计签约超50亿美元,国际产能合作储备项目30个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提升至28.7%。


时间见证奋斗者永不停歇的脚步,金昌将继续秉持“干字当头”的精神,用高质量发展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经济腾飞、民生丰盈、山河壮丽的时代画卷。这座新型工业化的现代之城正以创新为墨,用实干为笔,在金川河畔书写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崭新篇章。

记者:常建哲 通讯员 佘在波

来源:镍都金昌客户端


编辑:柴纳敏

责编:闫 瑾 刘欢欢

审核:马丰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