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最凶险的疾病之一,一旦破裂,致死致残率极高。长沙75岁的刘富春老人(化名)就不幸遭遇了这样的劫难——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她险些丧命,幸存后又陷入昏迷。幸运的是,经过长沙三真康复医院梅溪湖院区多学科团队的精准康复治疗,老人不仅成功苏醒后实现脱机拔管,更重获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最终在近日康复出院。
回忆起发病后的那段日子,仍心有余悸:“我以为到这个岁数了,阎王要来收我的命了!”
突发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得益于家人的及时送医,刘富春保住了性命。但由于病情危重,术后老人陷入昏迷状态,又因肺部感染持续加重而无法脱离呼吸机,不得不接受气管切开术治疗。为了寻求专业康复,家属多方打听后将她转至长沙三真康复医院梅溪湖院区重症康复科。
入院时,刘富春已经昏迷了十来日,气管处于切开状态,依赖鼻饲进食。经全面检查及康复评估,康复团队制定了以“昏迷促醒”和“脱机拔管”为核心的个性化康复方案:药物治疗上以醒脑开窍及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康复治疗上以全身肌力训练、电动起立床训练等改善肢体运动功能,以言语吞咽构音训练、低频脉冲电等治疗改善吞咽及其后期口齿不清等问题,以呼吸训练、体外膈肌起搏等改善肺功能,以针刺、中医中药等疏通经络。
经过系统治疗,老人终于在14天后神志恢复清醒,但因喉部功能严重受损、痰液淤积等原因,拔管计划受阻。在与家属充分沟通后,康复团队及时调整了吞咽障碍治疗方案。在医护康团队和家属的共同努力下,第21天,终于迎来转机——老人成功移除了鼻饲管。久违地吃到心心恋恋的八宝粥,刘富春不禁喜极而泣。
随着吞咽功能显著改善,仅十余天后,老人又成功拔除了气管套管,重获呼吸自由。当新鲜空气再次涌入鼻腔时,刘富春颤抖着握住康复治疗师的手,哽咽道:“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能吃饭、能睡觉、能说话的感觉太好了,活着真好……”
从命悬一线到重获新生,历时两个月的康复治疗,如今,刘富春老人终于恢复了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回归了正常的生活。
刘富春老人所经历的生死危机,其罪魁祸首正是被称为“隐形杀手”的颅内动脉瘤。这种疾病与常见的脑肿瘤有着本质区别——它并非肿瘤,而是脑动脉血管壁薄弱部位引起的局限性异常膨隆或凸起,犹如轮胎上随时可能爆裂的鼓包。
颅内动脉瘤之所以被称为“隐形杀手”,是因为在未破裂时往往没有任何症状,常规体检也难以发现。而一旦发生破裂出血,严重者将瞬间危及生命。
梅溪湖院区副院长、重症康复科主任朱锐炫特别提醒:“突发剧烈头痛是动脉瘤破裂的典型表现。若患者同时出现剧烈呕吐、烦躁不安或意识障碍等症状,必须立即送医救治,每一分钟都关乎生死。”
对于像刘富春老人这样的幸存者来说,及时科学地康复干预至关重要。早期系统的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最大程度恢复其生活自理能力。朱锐炫强调:“通过规范的康复训练,可以提高预后质量,帮助患者重获生活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虽然康复治疗很重要,但最关键的还是要在动脉瘤造成危害前及时发现并干预。”朱锐炫建议,以下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专业筛查:高血压患者、长期大量吸烟饮酒者、有动脉瘤家族史者,以及患有相关遗传疾病的人群。“早发现、早干预是应对这一‘隐形杀手’最根本的策略。”
通讯员王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