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老龄化社会到来的当下,健康服务成为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群体最迫切的需求之一。如何让医疗资源走出医院大门,真正融入社区生活?甘泉路街道双山综合网格积极探索,以创新思维整合各方资源,将医疗服务送到街区、社区乃至居民家中,构建起独具特色的“为老+健康”服务新模式,为社区居民的健康幸福生活筑牢坚实保障。
送医进街区,健康服务零距离
为推动健康社区赋能,双山综合网格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区党支部、周边居民区,在甘泉德必易园开展中医康养共建活动,为街区商铺和周边居民开展健康讲座,介绍中药茶饮方和健康义诊咨询。此外,为养老院配送护理知识、测量血压服务,制作健康日历等。双山综合网格依托网格党建联席会议,积极联动区域内外资源,进一步满足网格内沿街商户、社区居民对医疗健康的需求,为网格治理发展注入新动力。
双山综合网格积极发挥网格阵地链接资源优势,结合党员志愿服务日等活动,组织医疗单位、沿街商户参与公益集市,为社区提供义诊、用药科普、助听器设备等医疗咨询服务,拉近了辖区单位、街区和社区之间的距离,成为党建引领下街区资源整合、共促社区治理的生动实践。
送医进社区,万家灯火共守护
在社区走访过程中,双山居民区党总支了解到很多居民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因为孩子半夜哭闹后自己再难入睡的宝妈,整夜听着老式座钟“滴答滴答”、眼睁睁看着窗外天色渐亮的独居老人……这些细碎的诉求,成为双山综合网格的关注点,网格工作人员积极协调对接,由区域化党建成员单位益丰大药房双山路店的资深店长担任主讲人,提前一周收集居民常见睡眠问题,精心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讲座当天结合真实案例分享心理调适小妙招,居民们时而低头认真记录,时而举手提问,还有听众更是掏出手机全程录像,笑称要把这些知识分享给同样失眠的老友。这场“睡眠保卫战”,不仅驱散了居民心头的阴霾,更让社区治理需求与资源实现精准“双向奔赴”,让民生服务既有“速度”,更显“温度”。
送医进家门,健康入户暖人心
“有了这个机器,可真是太好了。家里老人年纪大了,以往我们做子女的,白天要上班,没办法时刻守在身边,心里总是悬着。现在好了,我们更加放心了。”一位老人的女儿看着家里新安装的生命体征监测仪感慨。
双山综合网格发动党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上海慧享福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为社区部分高龄独居老人上门安装生命体征监测仪,该监测仪可实时监测老人的体温呼吸、心跳等关键生命体征数据,通过智能系统将数据传输至后台,进行24小时跟踪监测,确保老人能够得到及时的关怀和救助。

同时,在章家巷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设立远程医疗点,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远程会诊、健康监测等服务,切实解决奔波、排队、一号难求等就医之苦,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广泛覆盖。用科技赋能为老服务,为社区独居高龄老人的生命健康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也给为老服务模式的创新发展探索新的路径。
双山综合网格将积极打通社区“围墙内外”,凸显为老服务的网格特色,推动各类医疗资源进入社区,拓宽为老服务渠道、创新模式,积极构建“为老+”服务体系,汇聚区域化党建成员单位力量,促进多元主体治理联动,挖掘更多社区治理的新生力量,让网格治理的“温度”转化为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