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不幸患上了脑溢血,从此瘫痪在床不会说话。丈夫十年如一日照顾,喂饭、按摩、教说话、讲故事……日子一天天过去,如今妻子不仅能开口说话,还能在别人的搀扶下慢慢走路。丈夫用时间和真情,换来了美好的改变。
悉心照料
62岁的吴富喜,住在安宁街89号院。妻子孙俏林比他大1岁,10年前突发脑溢血,昏迷7天终于醒来。然而,她的右侧身体失去知觉,不能说话,整日卧病在床。吴富喜很心疼,暗暗下决心要尽全力照顾,一定要让她站起来,再张口说话。
孩子成了家,有了自己的生活。吴富喜不愿意麻烦孩子,包揽了看护重担。他清晨6点起床,先用热毛巾为妻子敷关节,再用艾草揉搓肌肉。医生叮嘱,右腿要每天按摩,防止肌肉萎缩。他跟医生学了按摩手法,回家后对照人体穴位图和视频反复练习。逐渐,他对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熟稔于心,闭着眼也能精准找到。
起初一段时间,妻子无法吞咽,只能吃流食。为了给她增加营养,吴富喜每天要准备五六种新鲜蔬菜,用搅拌机打碎,每隔4到5个小时就喂一次。在他的照料下,妻子卧床那些年,从未生过褥疮,家里也清清爽爽。亲友们来看望,总夸他很细心。
重学说话
脑溢血影响了语言功能,过了挺长一段时间,妻子依然啥也说不出来,就连极其简单的“嗯”都很吃力。吴福喜准备了“教具”,开始从头教她说话。
他在屋里贴满画报,从1到10等数字,到简单的人、口、手等常用字,再到复杂一点的生活、美好、希望等词汇。卧室的墙上,挂着手写声母表和常用的词卡,他每天与妻子面对面,不厌其烦地,反复示范“啊”“哦”等基本口型。他找来棉签,按压妻子的舌头,帮她找发声的感觉。
简单的“吃饭”,妻子要练习好几天才能清晰表达。她着急时,总把“水”说成“灰”,他就含着一口水,夸张地向她展示舌位,直到妻子读准确。
逐渐,妻子能说出的字越来越多,令他惊喜。吴福喜说:“那段时间,像当初教孩子那样,挺磨人的。不过,看着她有一点点的进步,我就特别高兴。”
经过3年多的坚持,妻子终于能进行简单的对话交流了。带妻子到医院复查,医生对于她在语言上的改变也非常吃惊。
慢慢变好
为了给妻子做上肢的康复训练,吴福喜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了简易牵引绳,装在门框上。每天,他让妻子握住牵引绳,托着她僵硬的手臂去够拉环。从一开始只能轻轻拉一下,到后来能坚持挺长时间,拉动的幅度也慢慢变大。每一点进步,他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2021年,玉园南社区网格员杨恩英到社区工作,得知了这家人的特殊情况。此后,她经常入户,搭把手做点啥。她欣慰地说:“每隔一段时间,都能看到孙大娘的进步,真替她高兴。”今年五一假期,杨恩英值班,又登门看望。孙俏林正拄着拐杖在客厅里慢慢走,一见面,她面露微笑,一字一句地打招呼:“小杨,你来啦。”
这么多年,吴富喜默默守着妻子,赢得了周围人的点赞。他说:“她年轻时为家操劳,现在该我照顾她了。”这句朴实的话,道出了夫妻间最深沉的真情。 记者 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