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斌 上海报道
据《环球时报》报道,当地时间4月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突然改变立场,宣布将对大多数国家暂停实施“对等关税”90天,但10%的“最低基准关税”依然有效。
此后,风险资产一度集体暴涨,此前纳指单日12%的涨幅创史上第二大,但短短一天后,这种乐观情绪就显现“死猫跳”原形,避险风暴“卷土重来”。
4月10日,美股三大股指全线下挫,标普500指数收跌3.5%,盘中一度下跌6.3%,为2020年3月以来最大盘中跌幅;纳指跌4.31%;道指跌2.5%。4月11日,亚太股市也普遍大跌。
在避险情绪飙升之际,金价再创历史新高,4月11日,现货黄金站上3200美元/盎司。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再“避险”的美元连日暴跌,11日美元指数迅速跌破100大关,为2023年7月以来首次,美元兑避险货币瑞郎更是创下10年新低。
大宗商品也普遍表现低迷,“大宗之王”原油再度大跌。纽约商品交易所5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10日下跌3.66%,收于每桶60.07美元;6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3.28%,收于每桶63.33美元。
嘉盛集团资深分析师Jerry Chen对记者表示,关税威胁并没有真正落幕。10%的基础关税仍然存在,对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部分产品以及汽车、钢铝等关税也在继续执行,并且特朗普还上调对华关税至125%。投资需要警惕的是,历史上大部分的超级反弹不少是“熊市反弹”,例如20世纪30年代、1987年、2008年以及2020年。
在上蹿下跳的过山车行情背后,市场此前担忧的“永久性损害”可能会成为现实……
暂停部分关税为何难“救市”?
在特朗普暂停部分关税90天后,市场经历了短暂的乐观情绪,但冷静下来却发现,不确定性这一根本问题并未解决。
正如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所言,在特朗普关税政策引发全球金融市场持续剧烈动荡之际,投资者已经陷入了某种“创伤、震惊或恐惧”,而这严重损害了美国的声誉,这种情况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当资本市场持续下跌时,会形成一个自我强化的螺旋效应。”
达利欧警告称,特朗普政府全面加征关税引发的市场雪崩,其深层意义远超股市动荡等表象,可能导致世界三大秩序崩溃:货币体系崩溃、政治格局崩溃、世界秩序崩溃。他认为美国经济很可能会陷入衰退,金融市场的动荡、政治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国际关系的紧张共同造就了经济形势,这不是一场普通的衰退,货币秩序正在改变。
尽管特朗普宣布推迟部分关税措施,但全球贸易放缓对经济造成破坏的初步迹象已经显现,世界各地的公司纷纷暂停订单,不确定性已经对商业和消费者信心造成了负面影响,而特朗普的政策仍在延续这种不确定性。
企业已经感受到了痛苦。例如,美国机床制造商Haas Automation表示,由于国内外客户对机床的需求急剧下降,公司正在减少生产,并取消洛杉矶北部制造工厂1700名工人的加班。亚马逊也已开始取消来自部分地区的订单。
收集供应链数据的科技公司Vizion估计,4月1日至8日期间的全球集装箱订舱量相比前一周下降了49%,而美国进口量则暴跌了64%。按周环比计算,全球各国的集装箱订舱总量下降了48%。
随着市场持续担忧关税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投资正远离传统的美元、美债等避险资产,转向黄金这一当之无愧的“避险之王”。
即使在黄金大涨之后,瑞银财富管理大宗商品及亚太货币主管Dominic Schnider对黄金依然相当乐观:下一步将是美联储在某个时点的介入,这将推动黄金迈向新的上涨阶段。
风险资产的前景则存在巨大不确定性。从历史来看,在股灾期间出现类似4月9日那样的暴涨很普遍,纳指有史以来表现最好的25个交易日中,有22个发生在危机时期。SimCorp高管Melissa Brown表示,投资者已经清醒了,不确定性是一个大问题。目前很难判断市场是触底还是见顶,市场叙事和投资者的看法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长期“熊市”未成定局?
在市场暴跌之际,尽管市场满心期待美联储出手,但目前的情况尚未彻底失控,担忧通胀的美联储还没到不得不出手的境地,“美联储看跌期权”暂难触发。
4月10日,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显示,美国3月份CPI同比上涨2.4%,低于市场预期;核心CPI同比上涨2.8%,为2021年3月以来最小涨幅。
尽管美国3月CPI意外降温,但美联储更担心关税冲击下的再通胀风险。堪萨斯城联储主席Jeff Schmid表示,如果美联储官员被迫在充分就业和稳定物价两大使命之间取得平衡,他将优先考虑遏制通胀。考虑到消费者近期面对高物价的经历,他担心通胀预期会上升。
与此呼应的是,达拉斯联储主席洛里·洛根警告称,特朗普超预期的关税可能推高失业率并加剧通胀,通胀的持续性影响取决于企业会多快将上涨的成本转嫁出去,以及长期通胀预期是否保持稳定。
在经历了最近一轮通胀之后,洛根担心美国民众对未来物价上涨的预期可能变得不太稳定。若通胀持续,再叠加过去几年的经验,可能会促使家庭和企业对未来物价上涨产生更强烈的预期。“历史告诉我们,一旦较高的通胀预期根深蒂固,恢复物价稳定的道路将更漫长,劳动力市场更疲弱,经济所承受的创伤也更深。”
“美联储官员必须确保任何由关税引发的通胀不会演变成较持久的通胀。”洛根强调,为了可持续地实现美联储的双重使命目标,关键在于防止任何与关税相关的物价上涨催生更顽固的通胀。
在通胀担忧挥之不去之际,经济衰退的阴霾也在加深。4月10日,美国前财政部长耶伦表示,特朗普的经济政策是本届美国政府在经济运行良好的情况下“最严重的自我伤害”。在加征关税等政策背景下,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风险已经上升。
耶伦解释称,美国现任政府的关税政策可能让美国普通家庭每年的支出增加近4000美元。除关税可能给消费者支出带来负面影响外,美国经济还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冲击。“面对如此大的不确定性,哪家公司会进行长期投资呢”?投资支出和消费支出的减少很有可能引发经济衰退。
对于市场而言,经济前景是重中之重。如果衰退风险成为现实,经济走进衰退周期,短期抛售就会成为更持久的“周期性熊市”。
但未来并非一片悲观,长期“熊市”未成定局。Jerry告诉记者,如果经济能够避免衰退,未来仍有望摆脱“熊市”。此次经济和股市的动荡是由特朗普个人因素主导的,目前尚未进入周期性衰退,因此未来有机会进行修复。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