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的“青年夜校”教室里,一场别开生面的桦树皮工艺课热闹非凡。学员们团团围坐,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指导下,精心制作桦树皮耳环。他们将桦树皮弯成优美的弧度,用细铜丝固定,再点缀上珍珠、琉璃等珠子,一件件融合古朴与华丽风格的桦树皮作品惊艳亮相。学员何阳阳感慨地说:“鄂伦春的桦树皮技艺,凝聚着鄂伦春族祖先的智慧。它以原生态为画卷,以时间为笔触,展现出鄂伦春族独有的特色。我期望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能将这项技艺传承下去,让它源远流长、千年不绝。”
活动现场,有许多跟着家长一同前来的孩子,他们也沉浸在桦树皮手工艺的独特魅力中,眼神里满是好奇与热爱。小学员安吉娜兴奋地说:“今天我和妈妈来制作桦树皮耳环,我很喜欢这项手工,我想学习更多的桦树皮技艺。”
据了解,鄂伦春族桦树皮制作技艺历史源远流长,承载着厚重的民族历史与独特的文化内涵,早在2006年便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青团鄂伦春自治旗委员会长期在“青年夜校”开展桦树皮技艺课堂活动,定期邀请资深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授课,吸引了大量对传统技艺感兴趣的青年踊跃参与。鄂伦春族桦树皮制作技艺在“青年夜校”的课堂上找到了新的传承土壤,实现了与青年群体的“双向奔赴”。
自2024年6月以来,“青年夜校”已成功开办25期,累计有880余名青年走进课堂学习这门古老技艺,“青年夜校”也逐步成为引领、联系、服务青年,凝聚青年力量,传承北疆文化的前沿阵地。共青团鄂伦春自治旗委员会负责人表示,“弘扬好、宣传好北疆文化,是团旗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职责所在。团旗委将充分发挥自身联系发动青年的优势,积极组织团员青年加入到宣传‘融合之路’等北疆文化内容当中,通过‘青言青语’展现北疆文化的非凡魅力和文化底蕴。我们也将依托青年之家、青年夜校等阵地,通过面对面向青年宣讲、手把手进行非遗教学等形式,让北疆文化在青年人中得到传承、延续和发展。”
在内蒙古自治区全力推进“六个行动”的战略布局中,“北疆文化提升行动”作为关键一环,承载着挖掘、传承与弘扬北疆地区特色文化的重要使命,对增强文化自信、促进区域文化繁荣意义深远。呼伦贝尔市凭借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独特的民族风情,积极落实“北疆文化提升行动”,在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推动文化与多领域融合发展的道路上稳步迈进。未来,“青年夜校”还将引入更多北疆文化特色项目,丰富课程内容与教学形式,为文化繁荣和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活力,让北疆大地的文化故事在岁月长河中永久流传、生生不息。
呼伦贝尔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阎蕾
通讯员:张洪伟
美编:吕汶珊
主编:何凯
监审:韩永刚 郭悦
监制:康健 陈静文
总监制:张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