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四友分别是谁(大唐的那些“狂人”们,杜审言之狂)

时间:2024-10-09 10:02:59

唐代是出狂人的,初唐“文章四友”中的杜审言便是一位自以为才高八斗的狂者。

杜审言(645—708)字必简,河南巩县人。他出身名门,其远祖是晋朝征南将军杜预,杜预不仅是位驰骋战场的名将,且学问渊博,曾为“十三经”的《左传》作过注。杜审言自幼文采出众,年轻时“雅善五言诗,工书翰”,当时流行的俚语“城南韦杜,去天尺五”,这个“杜”指的便是杜氏家族。杜审言以此名闻乡里,他未进考场前,已被州县聘为僚属。

唐高宗咸亨元年,杜审言进士及第。杜审言进入官场后,论事议人,皆率真直言。又恃才傲物,好逞口舌之快,因其文采斐然,与李峤、崔融、苏味道交往密切,时人便称“文章四友”。四人中,杜审言官位最低,文才最高,胆子也最大,口无遮拦,妙语如珠。当时苏味道负责选拔官员,由其推荐,杜审言以洛阳丞身份参与其中。在选官时,杜审言居然说:“味道必死”。众人惊问何故?杜审言叹道:“苏味道见到我对官员的评判,会羞愧而死。”这个玩笑开得可谓不大不小,幸亏苏味道(苏东坡的先祖)未加深究,一笑了之。

“文章四友”中的崔融对杜审言帮助甚多,每逢杜审言因疏狂“毒舌”伤人,他总是加以平息,并经力荐,让杜审言升职。崔融卒于53岁,杜审言服三个月“缌麻孝”。

杜审言视自己的文学成就颇为了得,自誉文章强过屈原、宋玉,诗歌在苏武、李陵之上,书法令钟繇、王羲之羞愧。他在文坛中的这番狂言,惹得他人忍俊不禁。但他在官场中大言不惭、我行我素的言论与举止,终于遭致朝中权臣报复,他由洛阳丞被贬至吉州司户参军。与他还合得来的宋之问致诗叹息:“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在异乡僻地任小官,杜审言也不安闲,他视当地人文化品位太低,而地方官吏则狼狈为奸,贪赃枉法,他忍不住又出言讥讽。没多久,把上司与同僚都得罪了。其中一个郭若讷司户,便向司马周季童栽赃陷害杜审言,周季童本就看杜审言不顺眼,便罗织罪名,欲置杜审言于死地。面对飞来横祸,杜审言在狱中不由得万念俱灰。

杜审言次子杜并天资聪颖,“日诵万言,尤精翰墨”。他8岁时丧母,与父亲杜审言相依为命,父子情深。他当时13岁,闻父亲身陷囹圄,便萌生了冒死报仇之念。一天,周季童在府中大摆酒席,杜并悄悄混入其内,见周季童坐在首席洋洋自得。他趁其不备,从袖中抽出匕首,向周季童连刺数刀,待府中护卫赶来,向杜并乱刀齐砍,杜并顿时倒在血泊之中。

因此事闹大,传至京城。杜审言释放出狱后,收了儿子尸骨,沉痛无比,写了一篇血泪交融的祭文。

唐朝重视以孝治天下,杜并杀仇救父的事传到武则天耳中,她亲自召见杜审言,授其五品著作郎,武则天问:“卿喜否?”杜审言跳舞谢恩。武则天命其作《欢喜诗》,杜审言一挥而就。58岁的杜审言后升为膳部员外郎,伴驾左右,与张易之兄弟为友,后被流放。

至景龙二年,杜审言生命走到尽头,宋之问见他气息奄奄,便问他有何言留下,杜审言叹口气道:“上天害我如此,还有何言可说?我在世一天,你们一天不得出头,现在我死了,你们应该高兴才是。只可惜没有一个才华出众的人能接替我。”

杜审言的书法没有流传下来,无从评价。但他促进了唐代律诗的定型,明代文学评论家胡应麟在《诗薮》中评曰:“唐初五律,必推杜审言为作者。”杜审言一生,并没有实现自己宏大的理想,但其文采出众与狂放不羁的个性,在子孙血液中流动而升华,其孙的文学才华与名气远远超过了祖父,成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便是人所皆知的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