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香也怕巷子深,“洛阳纸贵”背后你不知道的故事

时间:2023-04-06 20:33:14

“洛阳纸贵”这个成语大家耳熟能详,可背后隐藏的故事你可不一定知道,咱们今天就来聊一聊。

话说中国两晋太康时期文学繁荣,三张(张协、张华、张载)、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等名家辈出。


其中的左思,从小不爱交际,却心存高远,很想在文学上有所成就。在翻阅历代文学作品时,被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二京赋》所震惊,常常手不释卷,读了一遍又一遍。受此影响,他立志要写出一部超过这两部作品的名篇,定名为《三都赋》,三都是指魏都邺城、蜀都成都、吴都建业。


当时已是名家的陆机,听说“无名之辈”左思想写《三都赋》,抚掌大笑,说“这个无名小辈真不知天高地厚,又得意的说,要写三都赋,我还差不多”。


左思不为外界议论所动,为写《三都赋》做了充分的工作,前后历时十年,终于写成了《三都赋》,但却被当时的贵族文人说的一钱不值,说《三都赋》只不过是一堆秕糠。


左思对此十分郁闷,于是他带着《三都赋》,请当时大文学家张华品评。他的作品受到了张华的夸奖,并建议他去找当时德高望重、人人敬仰的皇甫谧,为《三都赋》写一篇序,推荐一下。黄甫谧很器重左思的才华,看了他的《三都赋》大加赞赏,答应写序,又亲自出面找著作郎张载、中书郎刘逵为《三都赋》做注解。


有了皇甫谧的序和张载,刘逵的注解,《三都赋》在洛阳立刻流传开来,一时间在文学界被视为珍品,大家争相传抄,洛阳城里的好纸一下子就紧张起来了,所以才在文学史上才有“洛阳纸贵”的千古佳话。


看来,货好也要会吆喝。西晋时期《三都赋》的一举成名,离不开皇甫谧等人的人气加持,这像极了现当代作家出版书籍都要找几个重量级的作家帮助做宣传一样。呵呵,古人也知道蹭名人的流量可以快速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