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宁
《复利效应》绝对是一本励志的书。
作者达伦·哈迪通过自身的成功经历阐释了复利效应带来的巨大回报,这本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书在封面就清晰地告诉读者们“复利效应”是这样的逻辑,即:微小的改变×时间=巨大的回报。听起来高深的复利效应,其实主张很简单:“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认真做。”
达伦·哈迪本身就是一个复利效应的受益者,他从简单而深刻的基本原理中提炼出了成功的法则,并且以此在24岁时年薪就突破了百万美元,又在27岁时创立了一家市值超过5000万美元的公司。而且达伦书中的结论是建立在一些试验、经验之上的,与其他空谈理论的书籍不同,该书并不只是坐在家里敲键盘写出来的。据达伦的朋友说,他的一生堪称一个学习和研究成功课题的个人实验室,他把自己当做“小白鼠”,测试了成千上万不同的概念、资源和工具,经过试验后分辨出哪些概念和策略是有价值的,而哪些是误导人的。这与达伦的职业生涯相关:他本身就是研究成功学的,培训过许多职业经理人和创业者。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他之所以能够在这一行取得成功,其实这很大程度上是源自父亲的教导。

达伦的父亲是一位单亲爸爸,他作为一名橄榄球教练,总是鼓励达伦追求成功。达伦每天早上6点都会被父亲叫醒,父亲每天的晨练总是在无形中鼓舞着他,并且达伦下午放学回来要做一连串的家务:拔草、扫落叶、打扫车库、除尘、地板吸尘、洗碗等等。同时,功课也不能落下。达伦父亲严格的教导还表现在不允许他生病请假或者休学,除非达到字面意义上的“伤可见骨”——唯有伤势严重到露出骨头,才允许请假。达伦父亲信奉的是“别找任何借口”,无论你聪明与否,你都需要通过努力来弥补你在经验、技能、智识或先天能力不足方面的不足。达伦在书中非常感谢自己的父亲,他说多亏有父亲,让他12岁的日程表就堪比高效的公司CEO了。他的父亲在纪律和心态方面都给了他一个很好的起步,让他学会了全心投入、认真负责地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段教育经历放到现在,对父母们也是非常有启发的,你在要求孩子的同时自己也要以身作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时,对孩子纪律和心态的教育培养,应该从小做起,干家务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
或许有人会说“这么老套”,可这本书正是在强调一些“传统的智慧”。作者认为:“我们被社会同化,轻信电影和小说中的童话结局,却忽略了艰苦奋斗和坚持不懈的优秀传统价值观。”
显而易见的是,达伦后来的职业选择和成功也是沿着这条路,将简单的良好的习惯做到了极致,深刻诠释了这本书在引言里写的“成功没有灵丹妙药,没有秘方,也没有捷径”。
复利效应的原理是通过一系列明智的小选择获得巨大回报。作者通过“三个朋友”的例子讲述了复利效应的神奇力量,他的三个朋友不同的生活习惯后来造就了他们不同的人生,本来他们的薪酬、条件和家庭背景都相若,但不同的习惯和心态导致了不同的人生结果。有个简单而显而易见的数字可以一提:其中有一位比较注重热量摄取的朋友,通过每天减少125卡路里的习惯,在31个月里减掉了15公斤。并且,正向的复利效应还能带来涟漪效应,身材越好,人也会越自信。
复利效应这么好,具体怎么实施呢?作者在书中也有详细说明。比如,好的习惯越早实施是最佳的。刚毕业时的23岁最好就开始养成每月定期储蓄的习惯,多年后你就会见到复利效应。如果可以就写日记,检视自己生活中的不足和感恩,检视自己在哪些领域还没有百分百对成败负起责任,写出三件自己搞砸的事情。在日记中记录你想要改变和提升的一个领域中的行为,例如金钱、营养、健身、认可他人、养育子女等等。
复利效应的实施最好以21天为一个周期,你可以将以上的记录持续三周,三周后进行一个复盘。为什么要三周呢?这个结论来源于心理学研究的领域,三周虽然不是一个精准的科学指标,但它是一个很好的衡量基准。其实我们在现实中也会经常遇到不少手机APP的打卡软件都是奉行三周原则,例如某知名跑步软件有三周训练计划、某营养管理软件有三周的特定配餐计划等等。
总结一下,作者用通俗的语言讲述了复利效应是什么,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而实施过程中需要有好的习惯、合理的目标设定,并且记录也很重要,这有利于让人坚持,看到自己一个阶段的成绩并不停复盘。建立在良好习惯和记录基础上的常规例程,正是成功者与普通人的差别所在。所以,不要把成功想象得非常复杂,它首先取决于你的选择,然后贵在坚持。作者在本书的后半部分非常强调好习惯和好日程的重要性,你的这些行为选择和坚持力度,直接决定了你迈向成功路上所建立的节奏和所做的储备,从小的好的习惯行为做起,能最终养成大势,让人生进入一个积极的正向循环,不断取得各种成功。
这本书传授的人生智慧,适用于非常多的领域,例如升学、理财、健康、运动等等。同时它也适用于全龄阅读者,对管理健康的中老年人适合,对带娃的父母适合,对公司的CEO适合,对刚毕业的大学生适合,对刚坐上轰隆隆的“升学火车”的小学生亦适合。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