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鹤壁监管分局:金融引擎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

时间:2025-07-24 11:37:00

河南经济报记者 郑浩 通讯员 陈文鑫

2025年上半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鹤壁监管分局引导辖内金融机构持续加大涉农信贷和保险支持力度,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有力金融支撑。

精准滴灌:筑牢防返贫堤坝

信贷活水精准直达,实现“应贷尽贷”目标。严格落实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南监管局关于扎实做好过渡期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的部署,分区域、分机构高效推行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分片包干责任制。要求各责任机构组织业务骨干深入基层、上门摸排,全面推进建档、宣传、授信、服务各项工作,确保政策入心、服务落地。截至半年末,全市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余额1294户、3642.8万元,历年累计发放3.62亿元,覆盖1.8万户脱贫户和监测户,切实做到“不漏一人、应贷尽贷”。

风险防控关口前移,力保贷款“贷得稳、还得上”。压实主责任银行管理职责,强化贷款规范化运营,持续跟踪贷款用途,确保贷款“户借、户用、户还”。前瞻性统筹贷款期限及过渡期后贴息资金来源,防止出现贴息资金无法兑现等情况的发生。建立健全到期预警监测机制,督促银行制定集中到期风险处置方案,提前入户评估还款能力与意愿,通过强化监管引导、动态预警监测、多方协同联动,力促脱贫人口小额信贷逾期率持续保持低位。

系统谋划,金融加快赋能乡村振兴

谋篇布局,增强金融监管主导权。强化顶层设计,组织召开普惠金融工作会议,系统总结既往成效,科学谋划年度工作;出台《关于做好2025年“三农”金融工作的通知》,明确涉农金融服务目标,聚焦重点领域金融供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升服务质效,并制定了涵盖六方面、十七条具体监管举措,推动全市银行机构持续优化多层次涉农信贷体系,提升农业保险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

监管引领,压实乡村振兴责任链。强化责任落实,建立月度监测、季度通报机制,定时印发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监管通报。对涉农数据异常波动及时预警提示相关机构,指导其理清责任链条,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确保年度目标如期达成。截至半年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21.86亿元,增速6.31%。产粮大县浚县各项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11.33亿元,增速6.47%;淇县各项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20.3亿元,增速9.96%。五家法人银行机构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3.88亿元,增幅10.4%。农业保险实现签单保费收入8724.78万元,为农户提供17.89万户次、21.57亿元风险保障,已决赔款4412.33万元,市辖农险保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靶向发力,持续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有机结合“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梳理全市家庭农场名录并及时印发给辖内银行机构,指导机构不断下沉服务重心,把促进家庭农场发展作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最大限度挖掘乡村生产的潜力。截至6月末,全市家庭农场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0.3亿元,增速36.16%,远超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下一步,鹤壁监管分局将继续结合监管工作实际,以更高的站位、更实的举措,引导金融资源持续向涉农经营主体倾斜,不断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