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阳草洋排涝箱涵工程完工后,中山路全线贯通。
近日,备受市民关注的惠阳区草洋排涝(中山一路——淡澳河)雨水箱涵工程迎来关键里程碑——历经近一年的紧张施工,该项目实现全线贯通并正式投入使用,恢复全线通车,为城市雨天出行安全与便利再添保障。
现场:通车准备有序,细节保障安全
7月6日,施工围挡在工人们的协作下正被逐步拆除。随着围挡的拆除,往昔被遮挡的道路完整地展露在人们眼前。不远处,路面标线施划工作也在同步推进。施工人员身着反光背心,手持专业标线喷枪,在崭新的柏油路面上精准作业。白色的热熔标线漆在喷枪的喷涂下,均匀地附着在路面上,清晰的车道线、斑马线逐渐成型,为道路通行规范了秩序。
为切实保障市民出行安全,道路放通后,施工单位立即启动精细化收尾工作。针对局部因施工产生的坑洼、路面不平整等零星问题,将开展专项修复,确保路面恢复良好状态。与此同时,惠阳区市政和代建事务中心也同步行动,对工程范围外、非施工原因导致的道路附属设施进行全面排查与修复,包括修补工程外道路坑洼、修剪行道树枝叶等。通过这一系列全方位的举措,全力保障道路的通行品质,为市民营造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
攻坚:重点民生项目,破解排水难题
草洋片区曾是惠阳区内涝的“重灾区”。每逢暴雨,承修三路、大华二路等道路积水严重,积水常常漫过路面,且久久难以消退。这不仅对市民的出行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还直接影响到商铺的正常经营和居民的居家生活,让一些市民在汛期备受煎熬。
为破解这一民生痛点,惠阳区将草洋排涝工程列为重点民生项目。工程自 2024年7月破土动工,西起中山一路与承修三路交叉口,东至淡澳河,沿中山路铺设了一条全长2.1公里的“地下动脉”。
项目施工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沟槽深度达5.2米是施工的一大难题。项目团队凭借专业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成功克服困难,采用2.5米×1.5米和3.5米×2.0米两种规格的雨水箱涵,连接承修三路现状雨水箱涵,并下穿人民路、开城大道等5条市政主次干道。这一设计如同为城市安装了一条高效的“排水主动脉”,为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奠定了坚实基础。
惠阳区市政和代建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工程的投用,将有力攻克草洋社区周边的汇水排水瓶颈,显著减轻汛期暴雨引发的城市内涝问题,切实改善周边片区的内涝和积水状况。这不仅能大幅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告别汛期的困扰,更能为惠阳区的城市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为优化居民生活环境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