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收获了超过50个意向合作,总金额达数百万元。”26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落下帷幕,元象科技有关负责人在复盘时算了一笔账。
在文博会这个“超级交易平台”,文化与市场深度融合,采购商与参展商彼此“配对”,亮出好项目,签下大订单,对接好资源,“文化软实力”最终转化为真金白银。

今年,文博会首设人工智能展区,重点突出博览和交易功能,多项指标迎来新高、多个项目属于首创。
交易机制创新升级。本届文博会以线下为主、线上同步的方式举办,设置8个展馆,总展览面积达16万平方米。共有6280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线上线下参展,比上届增加265家。自第一届文博会开办以来,文博会累计成交额突破3万亿元,服务企业超4.5万家,展示展品200万种,堪称全球文化贸易的“超级市场”。
本届文博会围绕做优做强交易这一关键硬实力,特别策划了22项促交易措施,通过场景、通路、服务三方面再升级,实现交易环节的全面扩容、全链赋能、全程无忧。据统计,共展出文化产品12多万件,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在现场展示与交易。深圳各区设立52个分会场,共开展近400项展示交易活动。主会场、分会场、各相关活动点总参与人次达220多万,主要指标较上届均大幅度增长,实现以“文化深水港”对接“经济新蓝海”。
硬科技“出圈”能力增强。190克,是深圳莲偶科技推出的全球最轻薄VR一体机重量,相较同类产品减重超50%,只为让用户实现“无感佩戴”。莲偶科技公司董事华净文介绍说,戴上VR一体机,不仅可以更沉浸式观看3D电影,今后“我”也可以作为主角参与影片走向。展会期间,莲偶科技实现签约金额7亿元。
数据显示,本届文博会首设人工智能展区,吸引了60余家人工智能领域“常青顶流”企业和“破圈新秀”企业参展,打造沉浸体验、双向对话的全新文化体验:喝一杯机器人手冲的咖啡,做一次AI机械臂的理疗,机器人为观众中医问诊、制定科学规划运动方案,让观众在充满新鲜感的互动中自然形成对文化的深层认同。以技术为媒,让许多沉睡千年的文明在数字语境中焕发新生……
文化产业成增长“新引擎”。奥雅股份在广东展团展出最新上线的城市文旅焕新大模型,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已连续10多年参展文博会,非常看重这一形象展示平台,早在2018年,公司就在展会上接到了唐山市有关部门邀请参与唐山皮影主题乐园建设,后成交的项目金额达数亿元,而去年也通过文博会契机,与苏州高新区、狮山广场等项目达成合作,今年,公司也斩获了多个意向订单,接下来将密切服务客户并争取进一步转化。
文博会现场,通过非遗活化,“博物馆藏品”变身“消费新宠”;年销量突破百万件国家博物馆“凤冠”冰箱贴、三星堆青铜面具书签、长信宫灯文创冰淇淋等成为现场“人气爆款”;阿里非遗文化创新IP“中国宝贝”聚集人气财气,各地特色文化IP也纷纷发力,敦煌研究院的飞天系列丝巾、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仕女盲盒等文创作品,以新颖形式展现地域文化风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为文化消费“买单”。
文博会新品频出,首发首秀精彩纷呈。据统计,主、分会场共推出超200项新品发布活动,众多文化企业和机构借此平台推出各自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以及新的文化项目和创意。
海外“朋友圈”持续扩容。在当红齐天集团展台,四人站成一个正方形方阵,两人为一组队友,戴着VR头显,手持体感枪,在迷宫里玩射击游戏……这样的游戏让“洋商们”也大开眼界,展会第二天,就有土库曼斯坦客商与当红齐天集团现场达成4万美金电竞模块采购意向,公司出海迎来“开门红”。
数据显示,此次文博会65个参展国家和地区中,超50个来自“一带一路”沿线,波兰、奥地利、罗马尼亚等国家纷纷携特色文化精品亮相,如埃及展团带来纸莎草画、香精等知名文创品牌,北欧瑞典高奢珠宝品牌首次在文博会首发白垩纪时期珍稀琥珀藏品。展会特别设立文化出海展区及文化产品进出口贸易展区,为展商提供跨境直播、供需洽谈等一站式服务,助力中国文创产品“走出去”的同时,也吸引海外优质文化资源“引进来”,推动中外文化贸易双向流动。
采写:南方+记者 郜小平 周妤洁 叶绮涵
摄影:南方+记者 王俊涛
【作者】 郜小平;王俊涛;周妤洁;叶绮涵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