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山中学与北科大顺德创新学院共建“新质人才少年科学院”,贯通式培养新质人才

时间:2025-05-24 10:04:00

5月23日,顺德区容山中学与北京科技大学顺德创新学院正式签约共建“新质人才少年科学院”,标志着两校在科学教育、人才培养、资源共享等领域的深度合作迈入新阶段。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是顺德区推进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更是贯通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探索,为区域乃至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储备注入新动能。

5月23日,顺德区容山中学与北京科技大学顺德创新学院共建的“新质人才少年科学院”正式揭牌。

六大领域深度协同:

打破学段壁垒,培育新质人才

去年4月,顺德区印发了《深入实施教育“四好”工程,建设“四优”高质量教育体系二十条措施(2024-2026年)》,其中明确提出加强科学教育,发展学生科学素养。“新质人才少年科学院”的成立,正是落实“二十条措施”的生动实践。

容山中学与北科大顺德创新学院将通过资源共享、课程共建、实践共育等方式,打破高中与高校的学段壁垒,构建“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创新潜能—贯通培养路径”的全链条育人体系。容山中学校长黎勤表示,合作将依托北科大的科研优势与容山中学的实践基础,实现三个“双向奔赴”——科学精神共育、实践平台共建、育人体系共创,助力学生成长为具备跨学科思维与数字化能力的新质人才。

北科大顺德创新学院党委书记郭东旭、容山中学党委书记区淑玲现场签约共建“新质人才少年科学院”。

根据双方协议,双方将在六大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在科学教育方面,北科大顺德创新学院每年将选派专家团队为容山中学师生开展6场全员科学讲座,内容涵盖人工智能、天文学等前沿领域,以激发学生科学兴趣。人才培养方面,北科大专家将担任“科学副校长”,师徒结对支持和指导科学类教师成长为未来科技名师。在资源共享方面,将开放北科大顺德创新学院的科研设施和实验室,每年为容山学子提供6次实践探索活动。此外,还将在课程开发、项目指导、创新实践上深度协同,推动科学教育从课堂走向实践,构建育人新生态。

“新质人才少年科学院”揭牌后,北京科技大学教授、顺德创新学院原党委书记杨德斌为现场嘉宾与师生带来精彩讲座《发现科学,遇见智能——探索人工智能的奥秘》。

“实际上,这是北科大顺德科技创新学院扎根顺德、融入顺德,延伸职能的一次积极探索。”北科大顺德创新学院党委书记郭东旭表示,双方将致力于构建三维协同机制,包括推动资源协同,开放研发中心,与容山中学共建科创工作坊;深化课程协同,联合开发新工科课程包;实现成长协同,打通科技创新竞赛与大学自主招生通道,为每位有潜质的学子定制贯通式培养方案。

贯通式创新人才培养的“愿景图”逐渐转化为“实景图”,顺德区教育局副局长王涛在当天活动现场表示,欣喜看到容山中学在科学教育上一次次突破,期待新质人才少年科学院成立后,让北科大院士讲座、实验平台和研学基地下沉到容山中学,给同学们带来更广阔的新天地,更激烈的思维碰撞。

5月23日,北科大顺德创新学院科普科创馆预约小程序项目团队走进容山中学开展招募面试。

创新科学教育实践:

容山中学的“硬核”探索

作为广东省科学教育示范校,容山中学在科学教育领域已形成鲜明特色——设施领先,拥有全国基础教育首个量子科普实验室,以及C919大飞机模拟舱、人工智能实验室等7大特色场室,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科学体验;多维融合,开展多学科融合育人,逐步形成了科学教育“基础课程——兴趣发展课程——专修发展课程”层级课程体系。

为涵育学生科技创新素养,容山中学更实施“科学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配套科学专项资金,推动学生进项目、进实验室、进团队,逐渐形成“兴趣导向—课题研究—系统培训—自主学习—互动实践”的科学教育路径。其中,设立20余个科技社团,每周保障学生1小时科学实践时间,以科学教育浸润学生成长。

容山中学师生在量子计算实验科普室开展教学。

得益于学校在科学教育上的积极探索与实践,近五年来,学校科创社获区级以上奖项超300人次,210名学生考入双一流高校;教师团队研发的跨学科实验课多次获评国家级精品课。就在当天(5月23日),容山中学传来了一个又一个的好消息——在广东省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顺德区选拔赛上,容山中学教师获得了九个“一等奖”。优秀的教师带动优秀学子培养,据学校同一天公布的消息,高三年级魏泓乐同学、梁耀锋同学在2025年专业招生考试中分别被北京体育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拟录取。

容山中学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积极探索科学育人模式的转型,着力打造书院科学教育品牌。随着“新质人才少年科学院”的成立、两校资源的深度联动,一场关于创新、探索与成长的变革已在容山校园悄然启程。容山中学科学教育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未来,让更多学子“心怀山海,追光而行”。

文/顺德融媒记者陈晓莉

图/通讯员区锫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