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渤海新区管委会、黄骅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沧州开发区、沧州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沧州市打造和开放创新应用场景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沧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4月21日
沧州市打造和开放创新应用场景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和开放创新应用场景的部署要求,努力把握场景驱动创新的重大机遇,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根据《河北省打造和开放创新应用场景工作指引》,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场景创新 赋能产业”为主题,按照“为场景找技术、为技术找场景”双找路径,协同京津推进场景共建共享,协同部门打造重点产业领域场景,协同县(市、区)建设区域特色场景,到2026年底,场景驱动技术创新和赋能产业升级取得明显成效,形成“政府部门+科技企业+科研机构+技术转移机构+金融机构”多元主体融合的场景创新生态。
(一)重大示范场景加速涌现。按照示范带动性、落地可行性、资源吸附性、复制推广性等维度,打造10个以上具有推广价值和带动作用的示范场景。
(二)创新产品快速推广应用。一批新技术新产品在我市场景中得到市场验证、迭代升级与产业化发展,促进100项以上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推广。
(三)产业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开展供需对接和场景招商,集聚产业资源,为企业提供场景赋能服务,招引一批高成长性企业到沧州落地。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场景赋能产业升级行动
1.开放主导产业创新应用场景。聚焦我市绿色化工、管道装备两个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依托科技研发、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平台,推动企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着力打造一批产业转型场景。绿色化工产业开放智能巡检、智能生产控制、节能减排与能耗优化、安全生产预警等场景,重点依托燕赵绿色化工实验室等重大平台打造场景。管道装备产业重点探索特种管道生产、无人化生产等场景。〔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数据局,沧州渤海新区管委会、黄骅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沧州开发区、沧州高新区管委会〕
2.打造优势产业创新应用场景。围绕八个优势产业发展,创新和丰富应用场景,加速技术迭代,促进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健康食品产业强化农副食品加工、酒、饮料和食品制造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建设。服装服饰产业重点推进纺织服装、裘皮和缝制机械制造等领域创新应用场景建设。生物医药产业积极探索原料药、成品药、高端医疗器械、大健康、生物制造和生物能源应用场景建设。推进新能源产业一体化发展,围绕光伏、风电、氢能、新型储能等领域,打造一批创新应用场景。电子信息产业加强集成电路、第三代半导体、电子特种气体、电池制造等领域前沿技术创新应用。现代物流产业积极探索内外联通、智慧绿色的创新应用场景建设。智能制造产业积极探索在金属加工机械制造、物料搬运设备制造等行业开发一批典型场景。低空经济产业围绕低空产品、技术与社会民生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创新应用场景,加快低空经济核心产业发展。〔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数据局、沧州渤海新区管委会、黄骅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沧州开发区、沧州高新区管委会〕
(二)实施重大示范场景创设行动
3.建设京津冀共建共享场景。以场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京津冀创新应用场景共建共享,深入开展重大科技成果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加快“京津研发、沧州转化”。围绕京津冀氢能、生物医药、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高端仪器设备和工业母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6条重点产业链及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生物医药、电力装备、安全应急装备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跨区域场景合作,打造一批产业协同重大场景。(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
4.创建重点区域特色场景。各县(市、区)依托主导产业、产业集群、重大工程、重大活动等开展区域特色场景建设,策划打造一批可视、可感、可体验、可推广的重大场景,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要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在重大场景建设、场景示范区域、场景促进平台、场景政策创新、场景招商、场景共建共享等方面积极开展探索示范,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场景创新模式。〔责任单位:沧州渤海新区管委会、黄骅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沧州开发区、沧州高新区管委会〕
(三)实施场景开放对接促进行动
5.持续推进场景资源开放。鼓励支持各地政府、国有重点企业、行业领军企业等积极开放场景资源,瞄准产业链的强链、延链、补链关键环节,打造和开放一批可示范、可推广的首试首用场景,拓展新技术、新产品应用空间,加快技术、人才、资本、数据等要素汇聚。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建设,推动产业园区、行业领军企业、高校院所、科研机构等开放中试资源,面向社会提供全链条中试服务,打造一批可转化、可放大的中试验证场景。定期征集、挖掘重点产业领域场景需求,常态化向省科技厅推荐。〔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国资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数据局,沧州渤海新区管委会、黄骅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沧州开发区、沧州高新区管委会〕
6.创新场景招商模式。积极探索场景招商方式,将场景招商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促进从“给资金”“给政策”向“供场景”“给机会”转变。为各类新技术、新产品提供展示平台和“撮合”机会,促进场景供需精准对接,招引一批前沿科技头部企业、细分赛道领军企业来沧州投资落地。〔责任单位:沧州渤海新区管委会、黄骅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沧州开发区、沧州高新区管委会〕
7.组织多元化供需对接活动。充分利用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综合性平台优势资源,围绕我市发展优势和未来产业布局,谋划一批与大赛深度融合的示范应用场景,创造更多技术应用和转化空间,打造一批具有显著示范效应的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应用场景。鼓励和引导各地积极举办场景发布、项目路演、供需对接、专题招商等多种类型场景促进活动,为企业“找技术、找场景、找资金”搭建平台。〔责任单位:驻雄安新区工作小组,沧州渤海新区管委会、黄骅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沧州开发区、沧州高新区管委会,市科技局〕
8.促进场景创新成果落地应用。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加快布局构建“技术研发+中试平台+投资基金+应用场景”的“中试+”创新生态,打造面向京津的科技成果中试首选地。遴选和挖掘典型场景案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探索“一项技术成果+一个典型场景+一个行业推广”模式。〔责任单位:沧州渤海新区管委会、黄骅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沧州开发区、沧州高新区管委会,市科技局〕
(四)实施场景创新主体培育行动
9.强化企业场景创新主体地位。发挥国有重点企业的带动示范作用,着力推进重点行业领域场景开放,在交通、能源、智能制造、现代物流、城市治理、文化旅游等领域打造一批国企典型场景。鼓励行业领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牵头设计场景,通过揭榜挂帅、联合创新等方式带动各类创新主体参与场景建设,形成产业链上下游“龙头企业+应用场景+中小企业+科研机构”协同创新模式,加速技术迭代与推广应用。〔责任单位:市国资委,市科技局,沧州渤海新区管委会、黄骅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沧州开发区、沧州高新区管委会〕
10.鼓励高校院所参与场景创新。支持引导高校、科研院所面向重大场景开展前沿性、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研发,突出原始创新,在成果源头精准对接市场需求,聚焦企业发展重大需求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实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前瞻性布局相关基础研究,加快产出重大原创性成果,加强科技成果高质量供给。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模式,支持高校院所积极参与企业主导的场景创新,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实施“揭榜挂帅”项目,以“揭榜制”调动整合国内外优势创新资源,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
(五)实施场景政策创新支持行动
11.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安排市级财政科技资金,每年择优支持一批创新程度高、应用价值大、示范效用强、市场前景好的科技计划项目。在相同条件下,优先支持以场景创新为导向的“揭榜挂帅”“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支持符合条件的重大场景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
12.强化政策集成支持。支持应用场景中验证成功的示范性突出的创新产品(技术)优先评定纳入省级首台(套)产品公告目录,对纳入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目录且投保的产品,给予保险补偿等支持。探索实施合作创新政府采购制度,支持场景供需双方合作研发、共担风险,开展首购订购,建立创新产品研发与应用推广一体化的管理机制。(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
13.完善场景金融服务。发挥沧州市新兴产业发展母基金作用,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共建一批子基金,引导市场化投资机构为场景创新企业提供股权融资支持。鼓励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研发面向中小企业场景创新的金融产品,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保障和风险保障。充分利用省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为场景创新成果赋能,加速科技成果从样品变成产品、形成产业。(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财政局、人行沧州市分行、沧州金融监管分局、市金控公司)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相关市直部门和各县(市、区)要把打造创新应用场景作为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来抓,加强统筹指导和部署推动,形成上下贯通、协调联动的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要有序组织开展场景工作,项目化、清单化节点化推动各项任务落实,明确专人做好本部门职能范围、所辖区域内的创新应用场景打造工作。
(二)加强督导检查。围绕打造和开放创新应用场景工作,各相关单位要切实加大对所负责领域工作开展情况的督导检查力度,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按照“人头对人头”工作机制,强化责任分解,层层压实责任,将具体工作任务抓实抓好。
(三)营造发展氛围。鼓励市直有关部门、各县(市、区)组织举办场景大会、赛事活动,围绕特色产业领域场景开展展示活动,塑造区域特色场景。积极引导国有企业主动开放场景,吸引更多市内外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等共同打造和开放创新应用场景,树立沧州场景创新品牌。
(四)加强宣传推介。大力挖掘示范标杆场景,总结分享典型案例,宣传场景应用实施成果。用好政府门户网站、政务信息平台,发挥新闻媒体、行业组织、孵化器、众创空间、产业园区等机构作用,扩大政策宣传覆盖面和知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