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天下午几个小时前,曼德勒刚刚又发生了一场4.5级的地震。”北京时间4月17日下午,联合国难民署驻缅甸代表高木法子(Noriko Takagi)在接受新京报记者连线采访时说,3月28日的缅甸大地震后,许多地区余震仍然不断,“也因此,这些受灾地区的人们仍然非常害怕,大部分人都呆在户外。”
三周前,一场7.9级强震袭击缅甸。毗邻缅甸的泰国、老挝多地也有强烈震感,并有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而在缅甸本国,曼德勒省、实皆省、内比都等多个地区都受灾严重。据央视新闻援引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新闻信息组当地时间4月16日晚消息,截至当天,这场强震已在缅甸造成3725人死亡、5106人受伤,另有129人失踪。
地震发生后,国际社会纷纷驰援。中国政府第一时间派出救援队飞往缅甸灾区,并为缅甸提供了多轮援助物资。高木法子对此表示赞赏,她说,这次地震给缅甸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呼吁国际社会团结起来,对缅甸伸出援手。
据她介绍,目前缅甸大部分的救援行动已经结束,但废墟的清理和灾区的重建工作仍未全面展开。此外,考虑到持续的余震、闷热的天气以及即将到来的季风季,缅甸灾区民众仍面临着极大的困境,需要更多的援助和支持。
缅甸近年来冲突不断。高木法子说,此次地震对于缅甸来说是危机之上的危机,当地人民的生活受到严重打击。联合国难民署在地震发生之前就一直在缅甸开展工作,帮助那些因冲突等原因流离失所的人。此次地震发生后,联合国难民署也第一时间提供了物资援助及其他相关支持。高木法子表示,此次地震的长期影响是巨大的,联合国难民署将陪伴并支持那些受影响的社区重建复原力,帮助灾民过渡到重建后的生活中。

联合国难民署驻缅甸代表高木法子(Noriko Takagi)。受访者供图
“人们仍然非常害怕”
新京报:你现在在哪里?在忙什么?
高木法子:我实际上是从缅甸掸邦南部的一个地区打来的(视频)。这里也是3月28日地震中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我主要来这里会见我的团队,同时视察一些受灾的区域。
新京报:距离3月28日的缅甸强震已经过去三周了,能和我们分享一下受灾地区的最新情况吗?目前的工作焦点是什么?
高木法子:在来东枝(注:掸邦首府)之前,我上周还到访了曼德勒、实皆、内比都等地,我有机会亲眼看到这场地震破坏的程度以及人们如何应对。这些地区的余震仍在继续,就在今天下午几个小时前,曼德勒刚刚又发生一场4.5级的地震。所以说,这些地区的人们仍然非常害怕。
目前大部分的救援行动已经结束了,但废墟清理和灾区重建工作仍未全面展开。天气炎热,大部分人都呆在户外。这会儿其实是缅甸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温度达40摄氏度以上。与此同时,季风季节即将来临。像曼德勒和内比都,上周已经下了相当大的暴雨。
所以说,人们面临着相当大的困境,仍然需要一些关键的、拯救生命的支持,包括庇护所、清洁水、卫生设施、食物和医疗服务等。缅甸人民非常有韧性,但面对这样的境况仍然很艰难。这次地震是危机之上的危机——因为冲突,这个国家在过去4年里已经面临着危机。因此,此次地震对缅甸人民,特别是那些一直生活在受冲突影响地区的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新京报:这次地震对缅甸人民来说无疑是一场悲剧,但我想在联合国难民署和合作伙伴提供拯救生命的援助之时,你也看到或听到了一些鼓舞人心的故事?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故事让你印象深刻?
高木法子:上周在到访曼德勒和实皆的一些受灾点时,我确实看到了非常广泛的破坏,譬如学校、医院以及其他经济基础设施都遭到破坏。但我也看到了一种非凡的慷慨,看到了缅甸人民对自己同胞的支持。即使自己也受到了这次地震的影响,他们也提供了很多捐款。除了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社会,以及包括来自中国的双边支持,还有很多私人慈善机构和捐款人排队支持这些受灾地区的人民。这是非常温暖人心的举动。
我从东枝的同事那里听到的故事尤其让我感动。在东枝附近有个小镇叫鸟水,这个地方受到了地震的严重影响。而在这里,有很多受冲突影响的流离失所者,这些人此前因为冲突等因素从其他地区逃到了鸟水。但这些人也在志愿帮助受地震影响的人们——这些受影响的人是曾经收容了他们的人。对我来说,这真的很令人感动。

当地时间2025年4月5日,缅甸勃固(Bago),载有救援物资的卡车经仰光-曼德勒高速公路进入地震灾区。图/IC photo
“过度拥挤的庇护所令人担忧”
新京报:联合国难民署从地震袭击缅甸之初,就一直在向受灾社区提供各种支持。能否介绍一下难民署做了些什么?在此期间遇到了哪些挑战?
高木法子:在地震发生后,我们立即向受灾最严重的地区运送了大约5000套家居用品,包括一些小镇,以及曼德勒、实皆、内比都等地。这大约可以覆盖25000人的需求。随后的几周内,我们还运送了其他物品。到目前为止,我们能够帮助大概28000人。未来运达的物品还会更多。就在两天前,我们从迪拜的中央仓库运来了大约四公吨的救援物资,包括帐篷和厨房用具等。
我们还将扩大保障服务。因为我们工作的一部分是向受影响的民众提供这些急需的救济物资,另一个重要部分则是确保人们的权利得到保障,包括他们对安全、健康状况的担忧,这些都会得到适当的监测和解决。
我们现在确实有很多担忧。因为许多人住在非常拥挤的庇护所中,呆在一些过度拥挤的地方所产生的社会心理影响正成为一个大问题。在这些地方也有发生基于性别的暴力的风险。此外,在冲突中埋设的地雷和未爆弹药的位置发生变化,可能也会带来风险。这些是我们非常关注的问题。目前我们正在加强与社区的沟通,以传播这些安全信息,这样他们在困难的时候也可以互相支持。
新京报:联合国难民署已经在缅甸工作了很多年,在这次地震前,你们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高木法子:早在1993年我们就在缅甸设立了办公室。在地震之前,我们在缅甸的主要工作是由两个工作领域组成,一个是协助和保护受冲突影响的人民,另一个是对缅甸无国籍人口的援助和保护。
新京报:你的团队有直接受到这次地震的影响吗?
高木法子:我们在缅甸全国有11个办事处,其中有两个受到影响,一个是在曼德勒,另一个在内比都。譬如在曼德勒办事处,我们大部分同事的房子都遭到破坏,他们无法再回到那些房子里去居住。但因为我们在这个国家有一个很好的工作人员库,我们得以及时派人增援。我们一方面支持在曼德勒、内比都的这些同仁,另一方面也直接启动了其他应对措施。

缅甸曼德勒,地震发生后,民众在路边的临时避难所生活。图/IC photo
“此次地震是危机之上的危机”
新京报:正如你提到的,中国在缅甸地震发生后立即派出了救援队,并向受灾地区提供了大量人道主义援助。中国近日还派出了一个小组前往缅甸进行地震灾害评估。你如何评价中国在震后支援缅甸的作用?
高木法子: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中国是最早向缅甸派出救援队的国家之一。其他许多国家紧随其后,例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和俄罗斯等。另外,我知道中国在缅甸地震发生后立即向缅甸提供了大量的援助物资。我认为,所有这些援助都非常值得称赞。而且,现在是国际社会团结起来,向缅甸人民伸出援手的时候了。
就像前面提到的,这次地震给缅甸造成的破坏是巨大的。我不认为它可以通过一种类型的援助来解决,不管是双边援助、联合国援助还是私人援助。我认为,这是我们所有人都团结起来,采取协调一致的方法来帮助缅甸人民的时刻。
新京报:除了目前的短期援助,联合国难民署是否正在考虑长期战略,以帮助重建受灾地区并帮助缅甸流离失所的人呢?
高木法子:就像你从各种图片中所看到的破坏一样,这次地震的长期影响是巨大的。不仅仅是房屋、私人住宅,很多社会基础设施如学校、医院、市场、购物中心、工业厂房和农田都遭到了破坏。但联合国难民署不是发展性质的机构,因此从长远来看,我们不会参与到这个庞大的重建项目之中。
我们将要做的是,通过以社区为基础的保护方案,来陪伴受地震影响的这些社区。这样他们就可以重建他们的复原力,重建他们的社区支持系统。我们也会帮助他们从目前的短期求生过渡到重建生活,也许是通过一些传统的庇护所,或者是一些社区项目,这样他们就可以聚在一起,采取措施来重建他们的社区基础设施。
新京报:我们都知道,缅甸在面对自然灾害时非常脆弱,包括干旱、洪水和高温等等。那么,你认为缅甸需要做些什么来加强未来应对自然灾害的备灾和抗灾能力?联合国难民署又会提供哪些帮助?
高木法子:这次地震是危机之上的危机。由于持续4年的冲突,缅甸已经面临着一场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而正如你所说,缅甸很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这次是地震,去年是台风“摩羯”引发的一场大范围的洪水。再往前一年,热带气旋“穆查”肆虐该国西部地区。今年,缅甸经历了这场大地震,而季风季和飓风季甚至还没有开始。
当一个国家已经受到了冲突的影响,应对像这样的自然灾害的准备工作也必然会严重受影响。联合国难民署不是一个关于重建或修复基础设施的机构,但我们正在做的是,将这种和气候带来的挑战相关的信息嵌入到我们与社区的接触中。
新京报记者 谢莲
编辑 胡杰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