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App 4月16日消息,在亚马逊云科技大会上,Manus联合创始人张涛以演讲嘉宾出席大会,这也是Manus火爆之后的首次公开亮相。
公开资料显示,张涛此前在字节跳动负责国际化产品的战略规划与落地,2023年,他加入王慧文创办的人工智能公司光年之外,担任产品负责人,主导AI产品的研发与商业化探索。
2024年7月,张涛与季逸超(Peak)、肖弘(Red)共同创立Manus AI,并担任合伙人。他目前主要负责产品战略、市场沟通及用户体验优化。
张涛在会上主要分享了做Manus的动机,以及产品理念。
以下基于大会演讲内容整理,略经编辑:
张涛:公司是创立于2023年底,正值ChatGPT发布前一周,Manus并不是公司的第一款产品,第一款产品叫monica.im,是一款AI出海产品。
当时Manus发现,AI产品有个很大的问题,在使用的时候需要频繁在当前工作环境和 AI产品之间切换,monica.im作为一款浏览器插件,可以让用户在浏览器里的搜索、写邮件、看视频等各种各样的场景,接入大模型能力。
monica.im在今年三月份之前只做海外市场在,用户数达两千多万,ARR在1800万美元左右,还在继续在增长。
做了这个产品之后,Manus也一直在试图在寻找,下一个ChatGPT moment是什么,因为我们觉得ChatGPT确实很厉害,它定义了人跟大语言模型通过chat的模式交互,但是我们认为这种chat交互模式有一个本质上的限制,会让你的产品很难去scale
我们认为,绝大部分人在提问的动机和提问的能力上是极度缺乏的,也就是说Chatbot同类型的产品,如果你的用户会提问,你的用户问题多,他就能感受你产品的魅力,但如果你的用户没有问题,你的用户不会提问,他就觉得产品好像没有什么用,这种类型产品的价值是被用户限制住的,产品本身没有办法在用户不提问的情况下产生更多的价值。
纵观过去两年,所有最前沿的大语言模型在构建人的思维,我们觉得现在最缺的不是思维进一步进化,当然也需要DeepSeek等思维方面的能力,但是对于我们来说,不仅要思维,而且还要动作,我们公司新产品Manus名字来自于MIT校训,mind and hand,思维和手要同步,不能光思维还要行动。
Manus产品核心是构建大语言模型的双手,让它可以对真实世界产生真实的影响,获得真实的反馈。
Manus和以前使用Chatbot的体验非常不一样,不需要来来回回给它非常多的任务输入,只需要一个非常简单的指示或者一个文件,它就像一个真实的实习生或者助理一样,把后面的工作自主完善。
相比起其他的Chatbot,我们给每一个Manus任务分配一台虚拟机,让它可以使用各种工具,第二是给权限,我们提前采买了很多种不同的私有化数据库和各种各样的 API,第三是训练,如果系统反馈的结果不合要求,只需要让Manus先确认清楚细节,再开始工作,就像招了一个实习生,磨合了一两个星期,工作起来更得心应手,这是三个关键点。
但是说实话,很多Agent都能做到,Manus之所以与其他产品不一样,是因为我们在构建整个产品的过程当中,坚持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理念:less structure,more intelligence。
我们没有用很复杂的能力,比如预先设置的workflow等,全部是从我们的 Agent framework涌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能力,它不是一个我们预先设置好的能力。
过去一个月,我们在全球见了各种各样行业的用户,从用户得到了非常多积极反馈,各个行业用户在他们的领域里用Manus完成了我们完全想象不到的任务。我们坚持做“less structure,more intelligence”,给模型提供更多的上下文,减少对模型的控制,让模型的智力能够更大的发挥出来,这是构建Manus成功的一个核心所在。
在底层模型,我们选择的是Claude模型,因为Agent场景里面和传统chatbot的场景不太一样。过去两年多时间,绝大部分大语言模型在不管在Pre-training还是Post-training阶段,所有的训练目标都是面向Chatbot,Chatbot的特点是,模型总是期望我们在一轮对话里面回答你的问题,你问一个问题,它给你一个答案,但是我们其实很难在一轮对话里面解决问题,绝大部分模型对齐目标是要做chatbot产品,所以用这些模型做一个Agent,你会发现这些模型特别希望很快给出答案,Claude 在这方面投入比较早,也投入的比较深,目前在市面上来说,如果要做Agent,现在最佳的模型还是Claude 3.7 Sonnet,这也是我们研发过程中最多的选择。
在全球范围内,如果要用Claude,亚马逊云科技可能是最佳的选择,另外刚才提到每一个任务背后都会给它分配一个云端的虚拟机,我们在底层用到的就是 亚马逊云科技的技术,它可以非常方便的在云端快速拉起一个虚拟机环境运行,随时就可以销毁,甚至也可以随时暂停,随时恢复。
我们之所以能够给那么多的用户去提供那么多的小型虚拟机环境,亚马逊云科技的底层技术很重要,现在我们整个服务基本上绝大部分都构建在亚马逊云科技的云端基础设施上。
作为一个很小的创业公司,我们在发布Manus之前只有几十号人,我们要出海,不管是欧洲、日本、美国各个区域,不管是合规,还是全球基础建设,对我们都至关重要,在亚马逊云科技我们可以专心构建应用,不用花更多的时间去解决底层优化的问题。(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 | 张帅,编辑 | 盖虹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