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改牵着两头,一头是社会效益,要绿;一头是林农口袋,要利。种树和种小麦、水稻、蔬菜不同,种树的投资周期太长,收益见效太慢,如何激发林农种树的积极性、激发全社会投资的积极性?永定区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积极探索碳汇发展新模式,推出“4628”碳汇收益分配机制,实现各方经济利益共享。

“幼林培育前期每亩需投入约2000元成本,而林木需生长十五六年才能进入采伐期,漫长的投资周期让资金回流压力陡增。叠加木材市场价格波动剧烈,收益不确定性更令经营风险放大。与此同时,农村劳动力外流现象普遍,林农若选择外出务工,林地便面临管护主体缺失的窘境。分山到户的经营模式虽明晰了产权,却衍生出新的矛盾——分散化的林农群体普遍面临技术短板、资金短缺和管理能力不足的掣肘,直接导致森林抚育质量下降,林木生长效益难以充分释放。多重因素交织,使得传统林业发展模式亟待转型升级。”4月9日,记者采访永定区永兴国有林场场长郭伟军时说。

针对上述问题,2024年,永定区推出“福林票”,开展以“合作经营、量化权益、市场交易、保底分红”为主要内容的改革,由国有林场与村集体共同出资造林或合作经营,把林地林木资产折资量化,以福林票的形式发放给林农和企业,目前,已签约认购共计61万元,占首次发行的福林票总值87万元的70.1%。

“我投资了3万元购买了福林票。林场不仅组建了一支涵盖森林培育、病虫害防治及采伐规划的全周期技术团队,更通过标准化管护流程建立了风险防控体系。经过专业机构的市场收益测算与风险评估,我们认为这项兼具生态价值与投资属性的林业资产,在中长期持有中具有显著的保值增值潜力。”林农江寿富说。

江寿富所说的林票是股金型林票,为国有林场主导经营,经营成本计入股金,林农、社会资本自愿认购,每年预期分红,经营期末最终结算分利的运行模式。林票制发山场地点位于永岐路“白叶凹”山场,面积206亩。经营期限至2045年12月31日止。制发林票票面金额分为10000元,购买人申购金额起点为10000元,申购金额以整数10000的整数倍单位申购。发行后,永定区永兴国有林场在每年的12月31日前,按林票票面金额的4.5%向林票持有人预分红。为实现最优收益,永定区推行“4628”碳汇收益分配机制,即碳汇开发收益的40%归林业国企,60%归村(居)委会与林业经营者,其中村(居)委会占20%、林业经营者占80%,将林业碳汇开发收益向林业经营者倾斜,确保实现林业经营者、乡、村和林业国企多方增收。
“我们积极探索开展林地经营权、林木所有权和经营权抵押贷款,不断完善林权类不动产首次登记和补充调查工作机制,2024年以来办理林权抵押面积4.5万亩,林权抵押金额达3.75亿元,并于2024年9月20日成功发放全国首张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不动产证。”游连盛说。
(熊 川∣编辑:中国日报社福建记者站 胡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