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疾控中心介绍,进入4月,我国手足口病发病呈现上升趋势,预计将在5月至7月迎来首个流行高峰。监测数据显示,5岁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其中,1岁儿童发病率最高。那么在自治区卫健委举行的广西“时令、时事与健康”新闻发布会上相关专家也提醒,每到春夏之交,手足口病就开始进入高发季节,建议通过接种疫苗、保持手卫生等措施进行预防。
手足口病是一种以5岁以内儿童为主的常见感染性疾病,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传播途径复杂,可经消化道、呼吸道、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表现为发热及手、足、口等部位斑丘疹或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性传染病防制所副主任医师蒋丽娜说:“绝大多数的手足口病可以在一周内痊愈,但少数病例病情会迅速进展,在发病1到5天左右出现脑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手足口病重在预防,接种疫苗可大大降低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风险,建议6月龄及以上且无接种禁忌的儿童尽早接种疫苗,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除此之外,家长应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接触公共物品后、饭前便后勤洗手,在家里要定期开窗通风、晾晒衣被,在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应尽量少带孩子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更要避免接触患病的儿童,必要时科学佩戴口罩。
蒋丽娜说:“发现孩子出现发热手足口腔疱疹等疑似手足口病症状,应及时送医诊断并遵照医嘱进行规范治疗,治疗期间建议住院或居家隔离,直到症状完全消失一周后或发病14天才能够返回学校上课,避免患儿带病入校或入园造成疾病传播。”
学校和托幼机构要保持日常环境、设施及物品的清洁卫生,教育孩子不要咬手指、咬玩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适时用含氯消毒剂消毒玩具、门把手、桌面等物品。发现有孩子患病时,要立即通知家长尽早送医院就诊,并对患病儿童所用物品及时消毒。儿童游乐场所经营人员应每日对场所内的设施、玩具以及地面、门墙、扶手等进行清洁和消毒,室内场所还应做好通风,每日通风至少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来源:南宁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