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大讲堂”和“巾帼推荐官”双轨擎炬呼伦贝尔市“双引擎”让更多“她声音”被听见、“她力量”被凝聚

时间:2025-04-02 17:11:00

在广袤的内蒙古呼伦贝尔大地,春风拂过草原,不仅唤醒了沉睡的绿意,更激荡起一股温暖而坚定的“她力量”。呼伦贝尔市妇联以“润物细无声”的细腻与“千钧之力”的担当,深入实施“北疆巾帼铸魂工程”,创新推出“呼伦贝尔巾帼大讲堂”与“北疆巾帼推荐官”双轨机制,让思想引领工作如蒲公英的种子扎根基层。又如星光点亮北疆夜空,用有温度的故事、有深度的实践,书写了一曲新时代巾帼奋进的华章。


“呼伦贝尔巾帼大讲堂”

是深耕基层的“播种机”


“宣讲不是照本宣科,而是用真心换真心。”这是“呼伦贝尔巾帼大讲堂”宣讲员们共同的信念。10支特色“十百千万北疆巾帼宣讲队”宛如知识的使者,带着满满的正能量,通过呼伦贝尔巾帼大讲堂“十进·十送”行动,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乡村的田间地头。



用“身边事”解读“大政策”,用“小切口”展现“大时代”。让思想引领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化作滋养人心的涓涓细流,将党的政策春风化雨般送入妇女群众的心田。


今年以来,呼伦贝尔市妇联开展宣传宣讲宣教活动5000余场次,覆盖妇女群众6.5万余次。


“姐妹们想听什么,我们就讲什么,与时俱进更新内容,把高大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接地气的群众话,让大家爱听爱学,又务实管用。”牧歌梦舞蹈队“舞前十分钟”宣讲队队长李艳梅说。


由基层干部、教师、创业女性、广场舞队员等120名优秀女性组成的牙克石市“岭上·巾帼红”宣讲团,以“小而美、专而精”的宣讲模式,将党的创新理论、家风故事化作“沾泥土、带露珠”的朴素语言,走进街道广场、社区课堂、田间地头。


“呼伦贝尔巾帼大讲堂”宣讲队,从牧区毡房到林海深处,从边境口岸到田间地头,以乡音为纽带,以故事为桥梁,用一地一策的特色,让理论宣讲如毡房里的奶茶热气腾腾,真正落在妇女群众心坎上。


“北疆巾帼推荐官”

是破土而出的“向阳花”


每个人都是“发光体”,如果说让正能量破圈传播是“呼伦贝尔巾帼大讲堂”深耕基层的“播种机”,那么“北疆巾帼推荐官”则是破土而出的“向阳花”。



呼伦贝尔市妇联创新打造“1+N”自媒体传播矩阵,从媒体工作者、教师、医生、手工艺人、女能人到网红主播,来自各行各业的女性被赋予呼伦贝尔“北疆巾帼推荐官”身份。


她们无需统一的脚本,只需以真实视角记录生活。通过社交媒体、线下分享会等平台,用热爱诠释北疆风貌,让“正能量”在社交平台自然流淌。


北疆巾帼推荐官、呼伦贝尔巾帼宣讲员、鄂伦春自治旗文旅推荐官沈晓宇,这几天正通过视频号、抖音推广鄂伦春自治旗及呼伦贝尔人文风情,单条视频播放量达123万人次。不仅展现了北疆文化特色,更是以鲜活的形式,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实践。


北疆巾帼推荐官、成吉思汗镇河口村党支部书记岳丽敏,凭借自己敏锐的商业眼光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探索“党建+电商+庭院经济”工作模式,通过助农直播镜头,推介家乡人文和农产品,销售本村菇娘、笨鸡蛋等50余种农副产品,吸引超2万名网友在线互动,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


北疆巾帼推荐官、主持人璐琪,用“活动现场+谈巾帼推荐官感受”短视频,引起妇女群众认可、共鸣,视频号播放量达2万人次,抖音播放量达3万人次。


北疆巾帼推荐官、非遗传承人伊拉嘎,探索“非遗+文旅+研学”经营模式,面向全市低收入、失业妇女,开展鄂温克族太阳花手作技艺培训,带动周边20多名妇女群众就业,年销售额达50万元。


从“独奏”到“交响”,思想引领的“乘法效应”正在发生。



呼伦贝尔市妇联主席李贞表示,每一位巾帼宣讲员、北疆巾帼推荐官,都是一粒火种、一面旗帜。她们用真实的故事、滚烫的热情,在草原上点燃了一片璀璨的“精神星空”,让世界感知呼伦贝尔的生态、人文、发展,向世界讲述呼伦贝尔的故事。呼伦贝尔市妇联将继续深耕这片沃土,让更多“她声音”被听见,让更多“她力量”被凝聚。因为每一份微光都值得闪耀,每一朵花开都在定义春天。

来源:中国妇女报


美编:马海文

主编:王亚男 监审:李金田

监制:付惺

总监制:苏都毕力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