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张梦婷)《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将于2025年6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首次将学前教育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明确禁止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强调政府主导学前教育资源供给,要求科学规划普惠性幼儿园布局,全方位守护儿童健康成长,严格规范学前教育管理,大力提升教育质量。
3月18日,记者走进乌鲁木齐市多所幼儿园,探访幼儿园如何调整办学模式。
当日上午,市第三幼儿园的木工坊里,彩虹班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制作手工。
5岁的徐浩骐挑选几根长度均匀的木棍,先用绳子将木棍缠在一起定好形状,然后戴上专用手套,拿起钉子与小锤子,将一根根木棍固定好。一节手工课的时间,一把袖珍木椅就做好了。
“大家看,徐浩骐做的棒不棒?大家给他一点掌声!”教师王娜将这把小椅子捧在手心里向孩子们展示,鼓励大家发挥想象力,做出各式手工。
《学前教育法》第五十条规定,幼儿园应当坚持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面向全体学前儿童,关注个体差异,注重良好习惯养成,创造适宜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有益于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市第三幼儿园开设多样化功能室,每天除了在班级内进行正常的保育教育外,孩子们可以在功能室进行活动。
该幼儿园保教主任张玲娟介绍,《学前教育法》颁布后,他们转变理念,以幼儿的权利为主,教师负责提供材料和环境设计,孩子们可以在美术室画画、在扎染室学习扎染手绢、在陶艺室做手工,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由孩子自主选择活动。
当日下午,在市第四幼儿园大一班教室,孩子们有的穿着厨师服、有的穿着围裙、有的则围坐在桌前,桌上放满了各式食材,“火锅店”外还有几名“顾客”在排队……
“我们在每个班级中设置角色游戏区,设计角色扮演的游戏,通过情景体验,让孩子们了解生活常识、社会规则,锻炼社交能力。”该幼儿园教研组组长刘越说,通过火锅店的情景模拟,孩子们会懂得火锅店内的人员分工、店内人多时顾客要排队等。
刘越说,新出台的《学前教育法》还有一大亮点,就是将保育教育的方式、内容纳入规范管理范畴,对学前教育“去小学化”作了明确规定。为此,他们为大、中、小班设置了不同的教研组,设计游戏、活动、体育运动项目等,通过“游戏化教学”,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
“《学前教育法》提出,幼儿园要最大限度支持学前儿童通过亲近自然、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等方式探索学习,这与我们幼儿园优化教学活动的方向不谋而合。”市妇联幼教集团德泽园幼儿园园长禹红说,幼儿园室外活动面积2000余平方米,设置了50余种活动器材,每天保证孩子2小时户外活动。
记者在市妇联幼教集团德泽园幼儿园大班儿童课程设置中看到,除了游戏外,还有户外远足、亲子远足等课程。禹红介绍,他们将周围丰富的社区资源纳入幼儿园的补充教育资源中,幼儿园外长达2公里左右的绿色长廊和小绿谷等自然环境成为了孩子们的天然课堂。
“要让孩子走出去,真正利用好户外时间。”禹红说,他们将根据《学前教育法》中的要求,不断优化课程、活动设计,号召社会协同,家庭参与,让孩子们在自然探索、艺术创造中快乐成长。
沙依巴克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王彦龙介绍,2025年初,教育主管部门通过分片指导、联动协作的形式,分层推进《学前教育法》的宣传教育活动。在教师发展层面,以专题培训、观摩研讨等形式重点强化“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育理念,深入剖析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危害,切实提升科学保教能力;在幼儿培育层面,围绕幼儿成长特点构建游戏化课程体系,通过环境创设、区域活动、自主游戏等途径实现法治教育的有机渗透;在家园共育层面,组织开展家长开放日、专题家长会等,系统解读家长在学前教育中的法定权利与监护责任,有效提升家庭教育协同育人水平。
“学前教育进入‘有法可依’新时代,说明全社会对于学前教育的高度重视,也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王彦龙说,将通过法治化实践护航成长之路,让每个孩子绽放独特光彩,共筑温暖和谐的学前教育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