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朝到唐朝,统一北方的政权首都都定在洛阳或长安,只不过定都于长安的多是起家于关中后逐步统一北方乃至全国,如秦朝、西汉、前秦、北周以及脱胎于北周的隋唐。而起家于蒙古高原的北魏、起家于关东的东汉、曹魏则定都洛阳。
邺城则是关东的另一个重要城市。三国直到隋朝,起家于东北、河北的政权喜欢定都于邺城。但定都于邺城的政权从未统一过北方,邺城就连成为北方统一政权的首都的机会都没有,就别说成为全国性政权的首都了。等到尉迟迥依托河北造反,被杨坚平定后,杨坚就下令把邺城拆毁,自此结束了邺城作为古都的使命。
西汉和唐朝时候关中粮食经常不够吃,还得从关东调运粮食,而向长安漕运很是困难。这一问题在唐朝尤为明显,说明随着关中的环境恶化以及江南的开发,经济重心离长安越来越远,定都在长安逐渐不合时宜了。
而正是西晋灭亡,大量民众南下,加速了江南的开发过程,促进了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得到了更好的开发,变得越来越繁华,而东吴、东晋、宋、齐、梁、陈都定都南京,南京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政权定都备选地。
南京在这一时期做的都是偏安南方的政权首都。即便如此,定都南京也有个先天缺陷——难以控扼长江上游。为了抵御北方政权南下,荆襄一带一定要部署重兵。但是荆襄手握重兵的将领又容易顺流而下威胁南京,东晋时期王敦、桓温都曾控制荆州威胁东晋中央政权,更不用说萧衍起兵于襄阳推翻南齐建立南梁。
经过南朝多年开发,江南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为了促进中原和江南地区的经济交流,也为了能够更方便地镇压关东和江南地区可能出现的反抗,隋炀帝开凿了大运河。
大运河开凿之后,洛阳可以更方便地得到来自运河沿线的资源,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洛阳较为不利的地理条件,按理说洛阳的地位会进一步上升。但是安史之乱造成了洛阳乃至北方的破坏,促成经济重心向未受兵灾的南方进一步移动。
这就使得距离江淮一带更近的开封在唐朝后期越来越重要,形成了强大的藩镇势力。在朱温以开封为根据地建立后梁之后,五代里有四代定都开封,北宋也定都开封。但是南宋以后,中国经济的重心在南方,定都北京就会有经济重心和政治中心分离的问题,华北也难以供养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