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脚上长的是老茧、跖疣,还是鸡眼,你搞清楚了吗?
很多人并不在意老茧,但如果患上跖疣、鸡眼等足部疾病,就需要及时就医了!那这三者有什么区别呢?我们细细说来。
老茧在医学上又称胼胝,虽然它并不美观,但却是为保护身体而生的。人类的皮肤具有防御、调温等作用,同时其表面也分布了不计其数的神经,用于感受外界的变化,最后转化为信息传回大脑,以指导我们的日常活动。因此为了保证信息的及时准确,皮肤就不能太厚。
但人每时每刻都在与外界接触,皮肤薄薄一层又很容易出现损伤,这该怎么办呢?为了降低身体受伤的可能,皮肤就自动进化出了“盔甲”。
当身体某一处的皮肤长期接触与外界的坚硬物体接触,会因机械刺激出现增生,导致此处的皮肤变厚、变硬,这相当于为内部的神经、血管穿上防护衣,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受伤的可能。
而我们的脚底,在走路时需要承担着全身的重量,同时长期与鞋袜或者地面直接接触,高强度的机械刺激,最终形成老茧。
老茧是人体自然进化的结果,一般不属于疾病,所以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皮肤变厚但没有疼痛感。同时因为增生位置没有神经、血液的养分供给,老茧也会出现块状的干裂。
所以如果脚底皮肤增厚,还伴随明显疼痛,就需要考虑是不是疾病原因了!而这些疾病中最常见的就是跖疣。
跖疣一般是因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导致且具有传染性,其出现的位置与老茧非常相似,常见于足跟、足底,有时还会出现在脚趾间。
不同于老茧,跖疣是一种长在脚上的良性增生物,是有实体的,所以在外形上,跖疣就好像老茧长了个“芯”,皮肤增生的中间会看到黑色、黄色或褐色的细小斑块或者小黑点,这些斑块相当于病毒感染出现的病源,下面有血管供应其发育,此时血管与神经距离皮肤表面较近,所以走路时会因挤压伴有明显痛感。
所以区分老茧和跖疣,只要看有没有内芯,行走时会不会疼痛即可。那我们常听说的鸡眼与这两者又有什么区别呢?
鸡眼的主要形态为中间突起、外周伴随黄圈,它虽然是常见的足部疾病,且成因与老茧几乎一样,与长期摩擦、压迫等有直接关系,但其好发位置并不在脚底,而常见于脚背、小趾与脚趾间。
因为这些位置的摩擦力度小于足底,所以鸡眼的皮肤增生没那么厚、范围也没那么大,可以通过发病位置及形态进行区分。
绝大多数人脚底长茧伴随疼痛都与皮肤病有关,此时疾病都在表层,相对好治疗。但如果是身体内部出现问题引起脚底疼痛,麻烦可就大了!
二、脚底板爱生茧子,走路经常疼痛?医生:或是这几个部位出了问题
很多人会发现,脚底爱生茧子的位置都是骨骼相对突出的地方,比如足跟、前足底等,这是因为突出位置与外界接触更频繁,皮肤增生也就更多。所以当脚底出现骨骼畸形,导致骨头异常突出,也会出现爱生茧子且走路疼痛等情况。
脚那么小能有多少骨头?其实越灵活、越重要的身体部位,骨骼的精致度越高。拿足部来说,走路看似简单,其实每一步都是26块骨骼、29块肌肉共同协作的结果。只要随便一处骨骼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我们正常行动。
虽然足部的骨骼畸形听上去不常见,但对很多中老年人来说,发病率并不算低,其中的原因这离不开两大骨骼问题——骨质疏松与骨质增生,接下来我们就一一解释。
骨质疏松症在中老年群体中非常常见,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对于营养消化、吸收的能力逐渐下降,蛋白质、钙质、维生素等营养供给变少后,身体生成的细胞数量也变少,也会导致骨细胞减少。
正常的骨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可以通过不断扩充自身以保证骨密度紧实,增加骨骼的韧性。但如果骨细胞不足,则会出现骨骼内细胞间距增大,导致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人群的骨骼韧性变低,骨头更脆,很容易因为外界冲击引起骨折。而我们的脚底要承受全身的重量,如果此时踩到异物,或者绊倒,都可能导致脚底骨骼出现骨折,骨骼异常突起不仅会加快茧子的生成,也会因拉扯神经出现疼痛不适。
那骨质增生又是怎么回事?难道是因为中老年人营养过剩?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
我们前面也说到,老年人摄取的有效营养减少,全身各处都会出现老化。特别对于末梢组织来说,在血流充足时供给可以到位,但如果营养不足导致生血有限,血液无法荣养肢体末端,足部的肌肉、软组织就会因失养而退化。
此时骨骼间缓冲地带缩短,为了填补这一空隙,同时也为了保护骨骼本身,骨骼的最外部会逐渐出现增生,避免骨骼间直接摩擦。
虽然这样的发展有利于保护内部骨骼,但对于脚底来说,增生的骨骼意味着异常突起,很可能增加与地面或鞋子的摩擦,此时也会导致老茧增多。同时脚部的运动量往往更多,骨骼间的增生更容易相互摩擦,再加上缓冲带的缩短,“硬碰硬”之下也会产生疼痛。
除了足部的骨骼畸形以外,内部循环问题也会导致足底爱生茧子,频繁疼痛,比如说最为严重的糖尿病足,甚至还会有截肢风险。
糖尿病是中老年人中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实很多糖尿病患者并不是因为糖尿病过世,而是受害于其可怕的并发症,糖尿病足就是其中之一。
人体的血液遍布全身各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普遍偏高,高糖环境会使血液变的浓稠,流动更加滞涩。对于处于肢体末端的足部来说,血流形成循环本就不易,高血糖更增加了血液循环的难度。此时各种代谢产物无法排出在足部堆积,长此以往代谢废物变质腐败,腐蚀组织、滋生细菌,从而出现足部病变。
早期糖尿病足可能出现脚底颜色加深、皮肤干燥、感觉迟钝等症状,此时有些人会以为生了老茧,保护了足部才出现感觉异常。随着病情的加重,痛感也更加明显、频繁,甚至出现皮肤溃烂,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对中老年人来说,各种原因导致的足部不适非常常见,那怎么做才能保护足部健康呢?
三、足部健康如何保护?这几个方面做好可“高枕无忧”
治疗不如预防,日常生活中做好这几件事,守护足部健康事半功倍。首先要关注足部可能接触到的物品,确保其兼顾安全性与舒适度。
我们前文提到的跖疣、鸡眼包括老茧,都与足部与外界接触有关,有的是过度挤压,有的是感染病毒,这也说明最常见的足部疾病,都是因接触物不适合或不安全引起的。
因此为了降低这类疾病的患病可能,我们常穿的鞋袜必须舒适合脚,不同情况下要穿对应的鞋袜,以减少对足部的伤害。洗脚的水也需要干净卫生,不建议同一盆水轮流洗脚,特别是有脚气的人,需要单独的洗脚盆、擦脚巾。
同样地,剪脚指甲的指甲刀也建议专人专用,可以有效降低传染可能。同时建议及时、定期处理脚指甲,指甲过长更容易藏污纳垢,且穿鞋时挤脚也容易增加足部疾病的患病率。
其次,中老年人需要及时补充各种营养,同时培养运动习惯。
骨质增生及骨质疏松都与人体营养供给不足有关,但中老年人对于正常食物的吸收率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而且是不可逆的,此时为了补上身体的营养漏洞,就需要进行针对性补充,比如服用钙片、维生素片等,以缓解身体压力。
很多出现骨骼问题的中老年人担心运动加剧骨骼损伤,所以更愿意在家坐着,但其实越不动骨头越废!人体是一个巨大的循环装置,如果没有物质消耗,那补充再多的营养也无法利用。对于骨头来说,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骨骼与肌肉、神经、链接组织间的配合,延缓衰老速度。
另外,处理老茧要有度。
老茧是脚底自带的“防护罩”,对足部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当然部分人为了追求美观,刮掉老茧也无可厚非,但如果想要脚底永远无茧,其实并不利于足部健康。
频繁处理老茧的人,脚底会失去应有外层防护,但日常活动时鞋袜对脚底的损伤依然存在,这相当于缩短了外界与足底神经、血管的接触,直接增加了受伤的可能。
结语:
我们的脚底板或多或少都有茧子,不痛时说明身体并无大碍,但如果频繁疼痛,甚至痛感持续加剧,则需要到专业医院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对中老年群体来说,出现脚痛的原因往往更加复杂,且部分治疗难度也较大,因此中老年人日常就要有养护身体的意识,同时关注身体变化,如果有不适一定及时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