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
赣州市,简称“虔”,别称“虔城”、“赣南”,是江西省地级市,省域副中心城市,位于江西省南部,地处中亚热带南缘,属亚热带丘陵山区湿润季风气候,地形以山地、丘陵、盆地为主,章江、贡江在赣州合流为赣江。辖区总面积39379.64平方千米;赣州市辖3个市辖区、13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章贡区、南康区、赣县区、信丰县、大余县、上犹县、崇义县、安远县、定南县、全南县、宁都县、于都县、兴国县、会昌县、寻乌县、石城县、瑞金市、龙南市;政府驻地章贡区长征大道8号 。截至2022年底,全市常住人口898.81万人。2022年,赣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23.63亿元。车辆牌照代码为赣B。

赣州市地图
赣州市位于赣江上游,江西南部。东邻福建省三明市和龙岩市,南毗广东省梅州市、韶关市,西接湖南省郴州市,北连本省吉安市和抚州市。纵距295千米,横距219千米,占江西总面积的23.6%。距省会南昌市423千米,距首都北京市2021千米,距广东省广州市465千米,距台湾海峡360千米。

赣州市政区图
赣州形成行政区的历史悠久。三国·吴嘉禾五年(236年),设置相当于市一级的行政机构——庐陵南部都尉。宋代分设南安、赣州两个政区,简称“南赣”。又因地处赣江上游、江西南部,并于清康熙年间和民国初先后置分巡赣南道和赣南道,亦俗称“赣南”。
赣州市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是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示范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国务院支持赣州振兴发展纳入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赣州市是江西省保存文物古迹,尤其宋代文物最多的一座滨水城市,有“江南宋城”之誉,是客家先民中原南迁的第一站,是客家民系的发祥地和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全市客家人口占90%以上,世称“客家摇篮”,仍有600余幢客家围屋,被称为“东方的古罗马”,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形成了“红色故都、客家摇篮、江南宋城、生态家园、世界橙乡、堪舆圣地”六大旅游品牌。

瑞金市
(10)瑞金市,江西省辖县级市,由赣州市代管,位于江西省南部,武夷山脉南段西麓,赣江东源,贡水上游。东与福建省长汀县交界,南与会昌县毗邻,西连于都县,北接宁都、石城二县。瑞金历史悠久,是红色故都,当年中央苏区文化的中心。 [21]瑞金是共和国摇篮、中央苏区时期党中央驻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诞生地、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出发地、是全国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是中国红色旅游城市。辖区总面积2441.40平方千米;瑞金市辖7个镇、10个乡:象湖镇、壬田镇、谢坊镇、瑞林镇、沙洲坝镇、九堡镇、武阳镇、叶坪镇、 泽覃乡、黄柏乡、大柏地乡、丁陂乡、云石山乡、冈面乡、万田乡、拔英乡、日东乡;市政府驻象湖镇。 截至2022年底,全市户籍人口707230人。2022年,瑞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08.41亿元。

龙南市
(11)龙南市,江西省直辖县级市,由赣州市代管,位于江西省最南端,东邻定南县,南接广东省和平县、连平县,西靠全南县,北毗信丰县,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龙南市建县于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因县治在龙头山(一说百丈龙潭,又一说百丈龙滩)之南,取名龙南,寓“龙兴岭南”之意。辖区总面积1646平方千米;龙南市辖9个镇、5个乡、1个林场,另有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龙南镇、武当镇、杨村镇、汶龙镇、程龙镇、关西镇、里仁镇、渡江镇、九连山镇、桃江乡、东江乡、临塘乡、南亨乡、夹湖乡、安基山林场、江西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龙南市人民政府驻龙南镇龙翔大道1号。截至2022年末,龙南市常住人口319828人,其中城镇人口210951人,乡村人口108877人。2022年,龙南市实现生产总值(GDP)224.4亿元。

全南县
(12)全南县,江西省赣州市辖县,地处江西省最南端,东邻龙南市,南靠广东省连平县、翁源县,西接广东省始兴县,北连广东省南雄市,东北毗信丰县。全南县于清朝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建县,原名“虔南县”,因地处虔州(今赣州)之南而得名,境内瑶族村是江西省仅有的2个瑶族行政村之一。辖区总面积1535平方千米;全南县下辖6个镇、3个乡:城厢镇、大吉山镇、陂头镇、金龙镇、南迳镇、龙源坝镇、中寨乡、社迳乡、龙下乡;县政府驻城厢镇。2022年末,全南县户籍总人口192963人,其中城镇人口70469人,乡村人口122494人。2022年,全南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6.94亿元。

宁都县
(13)宁都县,隶属江西省赣州市,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市北部,是原中央苏区核心县、罗霄山脉特困片区县。宁都历史悠久,是中原先民南迁的早期居住地和集散中心,是赣闽粤客家民系的重要发祥地,属纯客家县,被誉为客家祖地;宁都人文荟萃,涌现了清代闻名全国的散文家魏禧、清代江西山水画始祖罗牧等名人大家。辖区总面积4053平方公里;宁都县辖12个镇、12个乡:梅江镇、青塘镇、长胜镇、黄陂镇、固村镇、赖村镇、石上镇、东山坝镇、洛口镇、小布镇、黄石镇、田头镇、竹笮乡、对坊乡、固厚乡、田埠乡、会同乡、湛田乡、安福乡、东韶乡、肖田乡、钓峰乡、大沽乡、蔡江乡;县政府驻梅江镇。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宁都县市常住人口为702394人。2022年,宁都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65.9亿元。

于都县
(14)于都县,隶属江西省赣州市。位于江西省南部,赣州市东部,贡水中游。东邻瑞金市、会昌县,南连会昌县、安远县。西接赣县区,北毗兴国县、宁都县。故于都有“六县之母”之称。辖区总面积2893平方公里;于都县下辖9个镇、14个乡:贡江镇、铁山垅镇、盘古山镇、禾丰镇、祁禄山镇、梓山镇、银坑镇、岭背镇、罗坳镇、罗江乡、小溪乡、利村乡、新陂乡、靖石乡、黄麟乡、沙心乡、宽田乡、葛坳乡、桥头乡、马安乡、仙下乡、车溪乡、段屋乡;县政府驻贡江镇渡江大道566号。2021年,于都县户籍总人口111.77万人。2022年,于都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43亿元。

兴国县
(15)兴国县,隶属江西省赣州市,位于江西省中南部、赣州市北部,东与宁都县接壤,东南与于都县相邻,南与赣县区相连,西与吉安市万安县交界,西北与吉安市泰和县为邻,北靠吉安市永丰县。兴国县建县始于三国,吴嘉禾五年(236年)置平阳县,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以年号“太平兴国”为县名。辖区总面积3215平方千米;兴国县下辖9个镇、16个乡:潋江镇、江背镇、古龙冈镇、梅窖镇、高兴镇、良村镇、龙口镇、城岗镇、永丰镇、兴江乡、樟木乡、东村乡、兴莲乡、杰村乡、社富乡、埠头乡、隆坪乡、均村乡、茶园乡、崇贤乡、枫边乡、南坑乡、方太乡、鼎龙乡、长冈乡;县政府驻潋江镇客家路8号。2022年末,兴国县户籍总人口86.0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3.5万人,乡村人口62.51万人。2022年,兴国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41.04亿元。

会昌县
(16)会昌县,隶属江西省赣州市。地处江西省东南部,东邻福建、南靠广东,为赣粤闽“三省通衢”。会昌县古称九州镇,北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建县。适逢镇人凿开得砖12块,砖上刻有“会昌”篆字,故以“会昌”为县名。会昌是客家人集中聚居县。95%以上人口均为客家人。辖区总面积2722平方公里;会昌县下辖6个镇和13个乡:文武坝镇、筠门岭镇、西江镇、周田镇、麻州镇、庄口镇、清溪乡、右水乡、高排乡、晓龙乡、珠兰乡、洞头乡、中村乡、站塘乡、永隆乡、富城乡、小密乡、庄埠乡、白鹅乡;政府驻地文武坝镇。截至2022年末,会昌县常住人口为451880人。2022年,会昌县地区生产总值(GDP)164.08亿元。

寻乌县
(17)寻乌县,江西省赣州市辖县,万历四年(1576)建县,取名长宁县,民国3年(1914年)改为寻邬县,1957年经国务院批准,县名寻邬改为寻乌。寻乌县位于江西东南部,居赣、闽、粤三省交界处,东邻福建省武平县、广东省平远县,南接广东省兴宁市、龙川县,西毗安远县、定南县,北连会昌县。辖区总面积2351平方公里;寻乌县辖长宁镇、吉潭镇、澄江镇、南桥镇、留车镇、晨光镇、桂竹帽镇7个镇和文峰乡、三标乡、水源乡、罗珊乡、项山乡、丹溪乡、龙廷乡、菖蒲乡8个乡;政府驻地长宁镇。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寻乌县常住人口为280219人。2022年,寻乌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5亿元。

石城县
(18)石城县,江西省赣州市下辖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的东北部。自古以来,石城都是江西进入闽西粤东必经之地,素有“闽粤通衢”之称。石城,因境内“山多石,耸峙如城”而得名。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石城场升为县,是中华客家文化发祥地、中国灯彩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素有“客家摇篮”之称。 辖区总面积1567平方公里;石城县下辖6个镇、5个乡:琴江镇、小松镇、屏山镇、横江镇、高田镇、赣江源镇、木兰乡、丰山乡、大由乡、龙岗乡、珠坑乡;县政府驻琴江镇。2022年末,石城县户籍人口333188人。2022年,石城县地区生产总值(GDP)104.2331亿元。

赣州市政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