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黄帝陵在什么地方(黄帝陵的历史渊源)

时间:2024-11-10 10:02:46

我们是炎黄子孙,炎黄二帝是中华始祖,在上古时期这两个部落融合成了华夏族,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华夏民族。

黄帝陵是我们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重要佐证,也是凝聚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精神纽带。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崩,葬桥山。”

自上世纪以来在黄帝陵周围进行的考古活动,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48处,多数属于仰韶文化遗址,即相当于黄帝时代的文化遗址。

这为《史记》中记载的黄帝“葬桥山”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学背景,也是黄帝陵在陕西黄陵桥山的考古学支撑。

同时根据史料记载,桥山的历史非常古老。

据说在远古时为有蟜氏的居住地,称作蟜山,在黄帝时代称作“轩辕之丘”或“轩辕之台”。

宋朝乐史所撰《太平寰宇记》记载:“桥山,《山海经》云:‘蒲谷水源其山下,水流通,故谓桥山’。”

清代的顾祖禹编著的《读史方舆纪要》中也有记载:“沮水至县北,穿山而过,因以桥名。”

这意思是说沮河由西向东呈U形绕桥山而过,就像水从山底穿过一样,故此山名桥山,黄帝陵因山而得名桥陵。

相传为黄帝所植的轩辕柏

中国的陵园建筑都非常讲究风水,黄帝陵更是不会例外。

有人说,黄帝陵背朝西北,面朝东南,正与昆仑山龙脉走势相吻合,也与“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中国地理基本形态相契合。

考古学家高俊元在他写的《中国黄帝陵》中有着这样生动的介绍:

“桥山巨龙”的龙尾起自石山村的龙尾湾,龙脊于桥山半腰呈波浪状,七沟八梁忽隐忽现向上直至黄帝陵后,自西往东盘绕六周,凌空陡起数十丈而成峰,海拔1021米,即“盘龙岗”。

而黄帝陵北有五谷六峰,南有七沟八梁,其地理位置巧处龙舌的中心,恰似龙口所含珍珠……

南山整体,如卧虎伏身……

黄帝陵东有凤凰山,此山似凤。

凤嘴处,有一土丘长满古柏,颇似凤之冠。

其尾弯曲延伸十余公里,迤拖于刘家川山。

西有玉仙山,其形犹似万年龟,回首翘望盘龙岗。

山前土丘如龟头伸出,其山顶呈扁圆状,似龟背隆起,龟纹、龟爪亦清晰可辨。

1992年的《人民日报》也刊发了题为“黄帝陵风水轴线”一文,文章里说:“黄帝陵风水轴线就是桥山主脊至黄帝墓冢,并与印台山山峰之间构成一条连线,黄帝陵区的各种建筑都是以此为轴线而建造,墓冢方向正好在这条线上”。

早在汉高祖刘邦时期,在桥山西麓建起了“轩辕庙” 。

到了汉武帝的时候,这位帝王更是亲自祭祀了黄帝陵。

正史中第一次有黄帝陵的记载是在《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第六》 中:“其来年冬,上议曰:‘古者先振兵泽旅,然后封禅。’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释兵须如。”

这说明在汉武帝以前,桥山黄帝陵就已存在了。

唐宋以后,各朝皇帝对黄帝陵更加重视,不断整修添土,使陵冢逐渐增大。

即使是以少数民族身份入主中原的元朝,也在元泰定帝时期颁布了保护黄帝陵庙敕令,并刻立《禁伐黄陵树木圣旨碑》,碑文中对于侵犯黄帝陵的人,“捉拿到官,痛行断罪施打,须议出给者。”

元代禁伐黄陵树木圣旨碑

由此可见,数千年来我们炎黄子孙对于这位人文始祖的崇敬之情。

可是在历史上偏偏有个垃圾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想要破坏黄帝陵,他就是清代同治年间陕甘回变的叛乱头子白彦虎。

白彦虎凶残成性,叛乱期间对汉民村庄烧杀抢掠,对陕西、甘肃造成了极大破坏。

后来,左宗棠派刘锦棠前去平叛,白彦虎被打得连连败退,逃往新疆后干了一件丧尽天良之事:大肆破坏我国的著名文化遗迹郭煌莫高窟。

据学者考证:“同治年间, 敦煌回民白彦虎尽毁莫高窟走廊, 上层诸窟遂不可登……”

破坏了郭煌莫高窟,白彦虎更是丧心病狂,居然口出狂言要毁坏黄帝陵!

左宗棠闻言大怒,立即采取了果断的行动。

最终,白彦虎被打得溃不成军,率残部逃往俄罗斯境内苟延残喘,死在异国冰冷的土地上。

民族英雄左宗棠

这件事也引起了清政府的重视,意识到保护黄帝陵的重要性,加强了陵区周围的守卫人数。

民国成立以后,孙中山曾委派要员专程祭祀黄帝陵,并亲自撰写了祭文。

1934年4月,国民政府致祭黄帝陵,同时确定每年的清明节为“民族扫墓节”,公祭黄帝陵。

1942年,陕西省第三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考虑到黄帝的崇高地位,为区别陕西蒲城丰山唐睿宗之桥陵,遂改桥陵为黄帝陵,黄帝陵所在地的县名也由“中部县”改称为“黄陵县”。

1944年重修了陵园祭亭,亭中立有蒋介石题的《黄帝陵》碑。

新中国成立后,著名华侨陈嘉庚给毛主席写信,建议整修黄帝陵庙。

1958年,黄帝陵祭祀亭得到整修,黄陵县政府认为时代变了,亭中放置蒋介石题字碑不合适。

他们上书毛主席,请求为修复的黄帝陵题字。

毛主席看后回复:我在抗日战争时期写过《祭黄帝陵文》,题字的事最好让郭老去写。

随后,他就把信批转给郭沫若。

同年五月,郭沫若将精心写好的字让秘书寄给黄陵县政府。

1963年修复黄帝陵祭亭时,当地政府将郭沫若手迹刻在石碑上,立于黄帝陵前的祭亭中央。

而蒋介石的题字碑现立于轩辕庙的碑亭内,为重刻碑。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帝陵被编为“古墓葬第一号”(编号162,分类号1),号称“天下第一陵”。

1991年,陕西省政府成立整修黄帝陵办公室,专门负责黄帝陵整修工程。

祭祀大院

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黄帝陵,特别是祭祀大院建成后,已经多次举办国家级祭祀活动。

经历五千年风雨的黄帝陵,现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精神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