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36岁的唐伯虎写下了这首闻名于世的《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来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贱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初读时,只觉得这诗太美!字字有美景,句句有故事!长大后再读,却发现人生的无奈和悲哀,早被这位倜傥才子藏于《桃花庵歌》中了。
我一直觉得唐伯虎和李白在某种程度上很像:都是不可一世,愿拿金龟换美酒的才子;都是仕途坎坷,一生未能破困。不同的是,李白是误入人间的“谪仙人”,不沾染一丝烟火气息;而唐伯虎像是从人间走出来的凡人,本身就是这烟火。
唐伯虎生于苏州一个商人之家,父亲唐广德以经营酒馆为生。身为家中长子,唐伯虎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在上,他是父母家族的希望;在下,他是同辈弟妹们的榜样。
他为人洒脱豁达,交友广泛。13岁结识祝枝山,15岁和文徵明称兄道弟。
16岁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中秀才,19岁成亲,娶了徐氏为妻。
20岁之前,他的人生顺风顺水,父母、爱人、好友相伴左右,好不惬意。
直到22岁那年,命运开始让他一点点体会到了生而为人的艰辛与苦楚。
1491年,唐伯虎的挚友刘秀才去世,他初尝人间“生离死别”的滋味。
1494年,唐伯虎父亲病逝。接下来的两三年间里,母亲、妻子、儿子、妹妹相继病逝。
他一下子从那个纸醉金迷,才子佳人的梦境中惊醒,至亲丧尽,而他,只剩下孤独的自己。
唐伯虎在二十几岁的黄金时代里,没有了家,没有了那个可以遮风避雨的温暖港湾......
在渡过一段浑噩、低迷的日子之后,好友祝枝山鼓励他潜心读书再战科考。
29岁,唐伯虎参加乡试,高中解元。后进京会试,遭遇了震惊朝野的科场舞弊案,经牵连入狱,罢黜考试资格。如此实力的唐伯虎还需要作弊吗?我们无从得知,一切都已经没有定论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从此之后,他仕途尽毁。
流落市井的唐伯虎靠卖字画为生,纵情于酒色。他的诗中有故事,画中有情节,字中有沧桑。人活一世,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他多想逃离现实,做个不谙世事的“桃花仙人”啊!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宁愿老死花间,也不愿低三下四追随富贵之门。
不得不说,唐伯虎是骄傲的!他在生活的泥潭里不断挣扎,却又在用清水不停洗涤。
愿我们每个人,都不必经历那些痛苦就能早早明白自己的“心之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