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相思词,纳兰容若写于康熙年间,为什么梁启超解说成“时代哀音”?
纳兰容若被称为“国初第一作手”,又有“清词三大家”之一的美誉,词集问世便受世人好评,经历了近些年的大火后,“三大家”俨然成了“一大家”,一时之间他似乎成了清词的唯一代表,另两家显得很尴尬,大多数人恐怕连名字都叫不出,是好事还是不好呢?
今天分享一首很喜欢的纳兰词。
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纳兰容若以情词闻名。这首《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是其代表作之一。词风清婉畅达,情感深挚,十分生动流转。
上阕写景,一片凄风苦雨,渲染出心事重重的烦闷不安。“风”、“雨”之萧萧,“曲调”之凄凉,是诗人心境的外化,也是词人难以入眠的敏锐感知。一夜辗转,看到松油灯盏一点点燃尽,火花一点点变小,百无聊赖可见一般。而此时的风雨潇潇无疑更滋长人的愁绪,更搅乱人心。哪怕是听到再好听的曲子,也是满带悲戚之色。
通过一连串铺排,词人愁闷之状可见,至于为何而愁,词人并没有说明。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把答案的寻找放在下阕。
但下阕第一句词人就很迷乱,说他也不知道是为何而愁,反正是愁就是了。难道愁真是无端的吗?词人却只陈述了他醒也无聊、醉也无聊的状态。直到最后一句,词人才稍稍透露了一些信息。
谢桥,即谢娘桥。“谢娘”又跟“萧娘”这类称呼一样,代指情人女子。如此一来,这首词的主旨就很明了,词人因何而愁的疑惑也解开了。整首词表达的就是对女子的思念之情。
而且熟悉诗词的人可能会对最后一句比较有感,因为晏几道有词: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纳兰翻用此典再明显不过。但一个梦中可到,一个梦也不能,表达的是两种境况。
全词格调极沉而语言十分明快,押韵的密集也为词平添不少韵味,极易上口、过目成诵是其一大优点。炼字方面也有突出之处,上阕一个“瘦”字,生动新警,极耐玩味。既关合眼前之灯花,又暗藏相思之念,词后李清照有词“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岂非一字双关?
而关于此词的评价,有人读出是患了“时代的忧郁症”(黄天骥《纳兰性德和他的词》),此说与民国文人梁启超的评价“时代哀音”类似,应该说是跳出了作者的个人情感从更高的视野来解读,是否有拔高之嫌不好说,毕竟纳兰身处康熙盛世,“时代哀音”从何说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