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工程固定,产品体积大,生产周期长
建筑物一旦施工完毕就固定了,生产活动都围绕着建筑物、构筑物来进行。
有限的场地上集中了大量的人员、建筑材料、设备零部件和施工机具等,工程可能持续几个月或一年,有的甚至需要七、八年才能完成。
高处作业多,工人常年在室外操作
一幢建筑物从基础、主体结构到屋面工程、室外装修等,露天作业约占整个工程的70%。
现在的建筑一般都在7层以上,绝大部分工人都在十几米或几十米的高处从事露天作业。
工作条件差,且受到气候条件多变的影响
工人常年在室外操作,工作条件艰苦,受到阳光、风、雨、冰雪和雷电等多种自然条件的影响。
手工操作多,繁重的劳动消耗大量体力
由于机械化程度低,仍需要通过大量的手工操作来完成复杂的施工任务。
立体交叉作业多
由于建筑产品结构复杂和工期紧迫,多个单位和工种需要相互配合进行立体交叉施工。这种作业方式要求严格的管理、恰当的衔接和周密的防护措施。
从业人员整体安全素质不高
特别是农民工,他们的安全意识相对较弱,往往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这增加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建筑施工的复杂性
建筑施工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施工技术和组织管理两个方面。由于建筑结构多样,经常需要多个工种如土石方、土建、吊装、安装和运输等进行交叉配合施工。此外,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处理大量的材料、构配件和设备,施工组织和施工技术管理的要求较高。
露天和高处作业多
建筑产品的体形庞大、生产周期长,施工多在露天和高处进行,常常受到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恶劣的天气条件可能导致施工延误和质量问题。
机械化程度低
我国建筑施工机械化程度还很低,仍要依靠大量的手工操作,这使得施工过程劳动强度大,效率相对较低。
单件性、流动性、长期性
每个建筑项目都是独一无二的,需要在单独进行规划、设计和施工组织。施工队伍和施工机械设备需要根据施工进度和施工部位的变化在不同的工地、不同的建筑部位之间流动。建筑施工项目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
风险性
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安全事故、质量事故等。这些风险可能会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甚至会对企业声誉造成负面影响。
技术性
建筑施工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知识和技能。从设计图纸到施工过程,都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和监督,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这些特点使得建筑施工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严格的管理和周密的协调,以确保工程的安全、质量和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