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法定继承方式

时间:2025-01-11 18:21:19

法定继承方式是指 根据法律直接规定的继承人的范围、继承人继承的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及遗产分配原则等,来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一种继承方式。这种继承方式是在被继承人未立遗嘱或所立遗嘱无效时适用的,法律根据被继承人与继承人之间的近亲属关系,推定被继承人生前愿意将自己的遗产由全体继承人按照近亲属亲等的近远、一般均等分配的方法进行继承。

法定继承有以下几个特征:

法定继承是遗嘱继承的补充。在没有遗嘱或遗嘱无效的情况下,才适用法定继承。

法定继承的适用范围。被继承人没有遗嘱和遗赠扶养协议时,遗产按照法定继承的规则进行分配。

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包括配偶、子女(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父母(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对公婆或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与丧偶女婿。

继承顺序。第一顺序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遗产分配原则。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在处理遗产继承事务时,更好地遵循法律规定,避免家庭纠纷。